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陪伴孙其峰先生八十多年绘画艺术历练的座右铭。看似简洁,但要得其精髓、行至到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像攀登珠峰一样的挑战。
孙先生的解读是:知足,是对待生活我已经很知足了,能吃饱就行了,穿什么衣裳、坐什么车都行;知不足,是自律、是审视自己的不足,不管是绘画技法也好、思想认识也好、待人接物也好,都有不足;不知足,是指治学的心理状态,就是对好多书像欠了账似的,看过的还想再看看。
中国人有很多与“足”和“知足”相关的哲思和箴言。
知足常足:人没有过多的要求就能时常觉得满足、快乐。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会经常快乐。《老子》第四十六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出了让人心满意足、享受快乐常态的道理。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老子》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用以劝人不要贪得无厌,于是可达到“无欲则刚”,从而因守正直正道而受人尊重。
知足知止: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或富在知足: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汉・刘向《说苑・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许多事看起来难,实则并非那样的难,有心、有勇气、尝试之,发现凡人也可做到,如王石登珠峰。问题是因为难,大部分人会将难假想般地放大,从而从内心退却,我称之为心理放弃。芸芸众生中,我们很多人为没有实现人生梦想而后悔,但大部分人不是没有能力,可能是过早或一开始就从心理上放弃了追梦。由此,我们不难明白“知不足”的人生意义,因为心理和行为使然,人生“知不足”很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之所以“贵”,是因为难,但只要用心努力,则不难践行。
有些事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则很难。如知足很容易理解,但长期恰如其分地做到位则很难,因为人们常常会不知足。另外,如果太容易知足,会缺乏欲望、创新和激情,而不知足则会充满动力和冲劲,故恰当平衡知足和不知足会成为人生另一个挑战。进而,知不足不仅会使我们人生充满动力,还会不断改进和丰富我们的生活,所以还要清醒什么方面知足、什么问题上知不足、什么时候不知足。更重要的是,要懂
知足、知不足、不知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