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
央视国际 2004年04月25日 23:13
嘉宾: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宪平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光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代表布鲁斯·莫利
普华永道全球风险管理部主管合伙人罗富善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对话》节目,在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我想列举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大型的建设项目,比如说三峡工程,比如说北京的四环路,再比如说大庆油田,在这些国家倾力支持的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在这些大型的工程项目的背后是需要一大笔资金的支撑的,可能这个时候有人会问,究竟是谁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这笔数目庞大的资金呢?答案是一个您或许熟悉、或许陌生的银行的名字,国家开发银行。对于开发银行,开发银行的当家人陈元做了一个非常简短的介绍,我想在我请出陈元先生之前,我也听一听大家对陈元先生的印象,哪一位先来。
观众:一方面他用战略家的眼光去思考,去谋划,另一方面他用银行家的手法去推动、去运作。
布鲁斯·莫利:他看上去和10年前一样,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心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让我很嫉妒。
主持人:还有哪一位愿意。
赵晓:我在20世纪80年代看陈先生的文章的时候,似乎觉得他比较保守,然后这些年看到开发行的所作所为,又觉得他非常大刀阔斧。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有自己对陈元先生的印象,让我们用掌声请出陈元,欢迎您陈行长,您好!您现在看到的陈元,您觉得他是像您想象当中的那么年轻吗?
布鲁斯·莫利:我刚才已经说过,过去10年来他根本就没有变老,因此我非常嫉妒他啊。
主持人:这个礼尚往来,你说我年轻,我说你更年轻,在刚才那么多对您的评价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谁的评价?
陈元:我认为还是说我这个,现在的实践大刀阔斧的这个给我的印象最深。
主持人:和赵晓先生握一下手,这个评价来自于他,你平时的大刀阔斧是什么类型的大刀阔斧?
陈元:我大刀阔斧是用脑子大刀阔斧,用我的这个工作来推动,而不是真的去抡斧子。
主持人:这是陈氏的大刀阔斧,刚才那么多的评价当中,你觉得哪一点基本上不太像?
陈元:这个也还是刚才那个说的早期比较保守不太像。
主持人:又得握一下手,您是觉得说您确实不保守,还是觉得说今天当自己已经大刀阔斧的时候,别人再来重提当年你的保守你不太高兴?
陈元:当时是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以为我代表了一种什么看法,其实我的思想、我的观点,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致的。
主持人:在现场呢,我们看看谁想问第一个问题,好,这位。
观众:我认为陈行长是一个平衡的高手,因为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说国家开发银行本身是一个政策性的银行,所以说我认为国家开发银行和陈行长基本上是在这个政策性和商业性之间徘徊,或者说已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打个比方吧,就是说您好像就在这火焰中在跳舞。
陈元:从现实来说不是这样,但是从表面上来看,有很多好像是在火焰中,这个火焰,主要来自于四面八方的看法,那么现实中是中国经济,大量的领域是得不到融资支持的,这是这几年越来越严重的,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退出很多领域,那么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我们需要来做这些领域的弥补,那么这个就又引来一个,你做的是不是人家商业银行做的,我们想这个竞争不可完全避免。但是我们是主要出于弥补这个商业金融的不足,另一个呢,我们是要以我们的优质业绩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所以呢,要说火里跳舞,可能是在讲到面对各方的批评和怀疑的时候是一种火,但是这个火,并不是真的经济当中的火。
主持人:刚才这只是对话的刚刚开始,相信在今天的对话时间当中会有很多的交流、很多的探寻,这样我们还是希望陈元先生能够跟大家共同来交流,来对话,好不好? 好,谢谢!请坐!陈元先生在做节目之前呢,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您的履历表,我注意到在1988年到1998年这10年的时间当中,您是担任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当时这个组织上的调令到你手上的时候,会不会觉得有点儿意外?说通知你到国家开发银行去当行长。
陈元:我当时从精神来说准备不足。
主持人:本来你是管别人的,你常常要告诉别人要把银行办好,现在终于轮到您自己了,自己在办银行,可能别人都会看着你。
陈元:对,当时我在国际金融界的所有的朋友见到我,第一句话往往都是问你从中央银行到了开发银行,你有什么感受?我就说过去是叫别人办好银行,因为我管了很长时间的金融监管,对金融监管的框架花了很多时间去推动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那么现在到了轮到自己办好银行,感到这个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我觉得当时我是充满信心,一定能办好。怎么办好,当时并不很清楚
对话: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