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林逋咏梅诗赏析资料.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说着梅花定说君——林逋在梅花审美认识中的意义孤山梅景?孤山,在今杭州西湖北面湖中。孤山梅花始盛于中唐,有梅株遗传至宋初。林逋生前孤山隐所植梅不多,整个北宋时期孤山梅花分布也极有限。南宋孤山皇家园林植梅盛极一时,凉堂、西村植梅都有数百株。元初孤山梅株被毁,元顺帝至元五年江浙儒学提举余谦修葺林逋墓,建亭植梅以为纪念, 奠定了后世林逋遗迹纪念性植梅的基本格局。林逋植梅三百六十株的说法出现于万历年间,应是基于元明以来林逋墓地植梅规模的一种想象,没有史实依据。白居易咏梅?唐代孤山这里的梅花便已称胜,明人已注意到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写及孤山梅花:“二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唐穆宗长庆二年(822) 秋至四年秋,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此时孤山与吴山伍相庙两处已成杭城春游赏梅胜地。这是现存文献资料所见最早的孤山梅花记载。但白居易之后,再也未见有唐人提及此景,可见盛况维持时间不长。林逋孤山八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湖水倒窥疏影动, ?屋檐斜入一枝低。——《梅花》?雪后园林才半树, ?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赏析? ?为什么是“疏”,而不是繁枝?繁花满枝不是也很美吗?但那是生命旺盛,是生气蓬勃的美, 而“疏”,则是稀疏,是生命在严酷环境中的另一种美。在“众芳摇落”时,“疏影”被表现为一种“暄妍”,一种鲜明。如果把梅花写得繁茂, 不但失去了环境寒冷的特点,而且失去了与严寒抗衡的风骨,更重要的是,忽略了以外在的弱显示内在的强的艺术内涵。? ?为什么是“影”?为什么要影影绰绰?要淡一点淡才雅,淡雅,淡和雅是联系在一起。而雅往往又与高联系在一起,故有高雅之说。让它鲜明一点不好吗?林和靖另有梅花诗曰:“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太鲜艳、太强烈,就可能不雅,变得俗了,只有清香才是俗的反面。?雅不但在“影”,而且在“疏”,这里渗透着中国古典的美学趣味。? ?“横斜”与梅的曲折虬枝恰相符,林和靖抓住了客体的重要特征。但横斜的并不是只有梅花。据《王直方诗话·二十八》记载: 王君卿在扬州,同孙巨源、苏子瞻适相会。君卿置酒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林和靖梅花诗。然,咏杏与桃李皆可用也。”东坡曰: “可则可,只是杏李花不敢承担。”一座大笑。?“疏影横斜”和“暗香浮动”写的已经不纯粹是植物,诗人把自己个体的淡雅高贵气质赋予了它,成为诗人高雅气质的载体。? ?为什么水一定要清而浅?“清”已经是透明了,“浅”,就更透明。(深就不可能透明了)。“疏影”已经是很淡雅的了,再让它横斜到清浅透明的水面上来,淡雅就更为统一和谐了。“影”字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它可能是横斜的梅枝本身,更可能是落在水面上的影子。有了这个黑影,虽然是淡淡的,但是水的透明, 就更显然了。?宋·费衮《梁溪漫志》卷七:“陈辅之云: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殆似野蔷薇。是未为知诗者。予尝踏月水边,见梅影在地,疏瘦清绝, 熟味此诗,真能与梅传神也。”意象组合达到如此和谐,才构成了“高洁”的风格。? ?“疏影”句侧重于白天目之所见, “暗香”句侧重于夜晚鼻之所闻。“月黄昏”提示了视觉的模糊,从而突出了嗅觉的精致。?昏黄朦胧的月光下,诗人梅边徘徊,此时诗人的注重点从视觉转到了嗅觉,而这时的香气却是暗香,加上“浮动”一词,更使香气显得隐隐约约, 如有若无。新审美意象的确立?可以看出,林逋发现了梅花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枝”“影”美, 从而梅花的清峭疏瘦美得以完整地确立; 在林逋那里, 梅与“水”“月”成了一个经典组合, “水”“月”皆为梅花“表德”; 而林逋以隐士心性咏梅, 开创了咏梅重在品格立意的新境界。?“疏影横斜”?“水月梅”?“处士梅”

林逋咏梅诗赏析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