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 教学设计图文.doc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四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设计
日期
3月18日
班级
高一 9班
授课教师
李兰梅
学科
语文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
目标
,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诗眼”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3.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步骤与方法。
教学
重点
借古讽今的写法。
教学
难点
如何借写昭君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项目 及要求
杜甫借王昭君的典故抒发了什么感情。
项目
设置
意图
反复诵读有助于增强语感,把握情感。
概括诗歌内容,训练鉴赏技巧。
找出古人古事古迹与作者的联系是鉴赏咏史怀古诗的关键。
教学过程(项目实京
E——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准备:
了解王昭君的故事。
反复诵读,读出重音、语调,体会 作者情感。
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概括诗歌内容。找出诗眼。
。
指导调控:
:
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 “群山”二句点明咏歌的对象,可用诗人 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 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 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 以示咏叹。
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画图”二句
自主完成
反复诵读,读出重音、语调,体会作者情
感。
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质疑。
联系《离骚》思考昭君和杜甫的相似点。
小组合作
文意理解质疑、答疑。
内容概括是否准确;“诗眼”句是否一致。
本诗最典范的写法:对比
昭君和作者的关系,即美女与才子的关 系。
交
流
展
示
每组推荐一人有感情诵读,评出最好的领 读。
概括内容(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 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昭君和作者的相似之处(诗人在此时深深 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 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 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
属于用事(亦称用典),借汉元帝后悔 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 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 二句是全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 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 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 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 徐读最后王宇,有余音绦绕之感)。
理解文意,注意易错字。(壑、朔漠、 青冢、环瑜I、夜月魂、作胡语)
分析昭君和作者关系时,了解古人 的抒情方式。古人习惯含蓄抒情, 常借美女不被宠幸抒发才子怀才不 遇之感。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 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 哀、寄托我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结构:临古地一思古人一忆其事一抒己 志
内容:国家一国运哀微,统治者一荒淫 奢侈,名地一昔盛今衰,景人一 物是人非 伤怀一壮志难 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 伤今、借古抒怀
归纳总结:
这首诗叙王昭君之怨恨,也反映了 诗人的怨恨。全诗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 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诗人借王昭君 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
咏怀古迹 教学设计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