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简答题).doc国际经济学复习
1、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关系P36
规模经济,或称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一增长的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 例的生产状况,即当企业的产量提高是,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下降(ppt:是指在产出 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希望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越单一越好,因为这样有利于实 现规模经济;而由于相互间不能完全替代的差异产品的存在,使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 化的特征。这样,牛产的单一性要求和消费的多样化要求就必然发牛孑盾,其最佳的解 决方案就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通过国际分工,一国只生产有限系列的同类商品,获 得经营上的规模效益;通过国际贸易,为消费者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如图所示,如果甲、乙两国各方面的条件完全相同,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 异曲线就完全相同。规模报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凸向原点。
封闭经济条件下,两国都在A点生产和消费,国内相对价格都是Pa。如果两国进行 国际分工和贸易,甲国的生产就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同时X商品 的相对价格(牛产可能性曲线斜率)会不断下降,直至在B点实现完全分工,此时甲国 岀口 BC单位「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w换取CE单位的Y '商品,在E点消费。同样乙 国的生产会从A点沿着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左移动,同时Y商品的相对价格会不断下降, 直至在氏点实现完全分工。此时乙国出口 BC单位的Y商品,按国际市场价格Pw换取CE 单位的X「商品,也在E点消费。这里BC=UE, CE=BC。
可见,通过分工和贸易,两。
补充ppt: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开放条件下)
均衡点E对两国来说不再是稳定的,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 如果甲国专门生产X,乙国专门生产Y,甲乙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的产品一半与对 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可能性边界,位于图屮直线TT'的屮点C,这时, 两国都会获益。
即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牛。
一般而言,贸易利益在两国间分配可能不是均衡的,即两国社会无差异曲线不见的 正好位于TT'的中点。
2、 相互需求理论P19
1848年,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 述了国际间商品交换比比率如何确定的问题,提出了相互需求理论。
穆勒认为,商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是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的,但在国际交换屮,因资本 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国际间商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国际供求关系。
穆勒从两个国家相等的劳动投入生产出不同的产量出发,研究两国之间的贸易利益 分配,得出结论,在由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所决定的界线内,国际交换比率取决于 两个贸易国家各自对对方商品需求程度的强弱。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越是大于本 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越是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 这过交换比率对本国就越有利。反之,如果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于是大于外国对 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国际交换比率就越是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这个交换比率 对外国就越有利。
补充ppt:
(1)国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穆勒认为,两国产品的国内交换比例或比较优势决定了两个间产品交换比例的上下 限,而实际的国际交换比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