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春秋 雕心塑梦
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发展回顾 编者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20周年庆典活动”将于2011年5月28日至6月12日在北京国粹苑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隆重举办。活动不仅将表彰20年来对委员会发展作出不菲贡献的给力人物,还将展示委员会成员在雕塑艺术之外的丰富才艺;不仅对委员会的发展历程作出梳理回顾,还将举行专题研讨会探讨今后发展方向,并筹备委员会换届工作。雕塑专业委员会作为中国当下最为重要的雕塑组织之一,为推动当代中国雕塑发展作出了许多努力,为此本刊特就向读者介绍其20年来的工作,以使读者对这个机构有更为清晰地了解和理解。
Sculpture and Communication
Editor’s notes: :“Professional Sculpture Committee of China Arts and Crafts Society 2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will be held in Guo-Cui-Yuan,Beijing from 25th May to 12th June. This celebration will not only reward members who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professional sculpture committee, but also show members’ talent and skill in art categories out of sculpture. Of course, this celebration includes seminars of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this committee, discussing its future developments, and preparing for next election of core members.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ulpture organization,professional sculpture committee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culpture art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understanding of it to our readers, our magazine makes this special article to introduce its 20 years’ works.
1991年3月20日,在筹备了8年之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研究会(1998年更名为雕塑专业委员会)终于宣告成立。
作为当时唯一的全国性雕塑工作者联合机构,雕塑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之初便有其特殊性――即立足于中国工艺雕塑事业,团结全国工艺雕塑和现代雕塑艺术工作者,开展艺术实践、理论研究和国际交流,出版雕塑文集,组织继续教育,评定会员创作及研究成果,组织会员为美化环境和人民生活服务。
随着工作的开展,1995年《雕塑》杂志的创建,以及1998年钱绍武先生担任会长之后对工作的指导,雕塑专业委员会越来越认识到院校学术力量对中国雕塑事业发展的先导作用,对传统工艺雕塑的提升作用。因而,委员会工作团队将视野扩展到更加丰富的层面,既关注前沿的雕塑创作和理论建设,也致力于传统雕刻艺术的传承创新。学院和民间的雕塑力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发展基础之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抵触的情绪。院校力量是雕塑领域的精英阶层,但想真正切实地带动整个雕塑行业的发展,必须看到这个行业的“草根阶层”,那就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雕刻产业工人的存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卫星定位系统和手机导航。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和普及性的运用并不矛盾,反而息息相关。委员会尝试通过各种努力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促使其抛开门户之见,互相汲取有益养分。
中国加入WTO后,社会发展越来越进入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状态,这种影响作用于艺术创作,使之呈现开放、包容的面貌。雕塑领域的创作越发不拘泥于传统的范式、材质和技术,而是从其余艺术门类、人文学科甚至自然学科中吸收养分,创造出很多交叉性的、没有办法准确归类的艺术作品,雕塑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展。同时,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新兴的文化艺术消费群体在崛起,国家政策也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走入生活”成为必然的趋势。由此,委员会在2007年提出了“泛雕塑”的理念,既倡导不拘一格的艺术实践,也倡导工艺雕塑进一步提升品质,增
廿载春秋 雕心塑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