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教学大纲00 X页.doc放射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号:01034670 (CHE-1-012)
课程名称:放射化学
开课学期:秋学期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原理
一、 基本目的:学习和掌握放射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起严肃的放射性及 其防护的原则及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放射化学及核技术应用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 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 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预备知识(约2学时)
放射化学基本概念、现状及历史沿革,放射化学的内容及特点,核能发展与放射 化学,北京大学的放射化学
第二章:原子核及其性质(约4学时)
1) a、[3及丫射线,原子核,核衰变,衰变链,母体,子体
2)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质量数
3) 核素,同位素,同中子异位素,同质异能素,等超额中子素
4) 核素图,中子滴线,质子滴线,p稳定线
5) 核素的稳虔性和嫗变,幻数,核子,核力,原子核的半径及体积,原子核的 质量,质量亏损,质量过剩
6) 原子核的结合能,比结合能曲线
第三章:放射性(约4学时)
1)衰变类型,a衰变,p衰变,丫衰变,衰变能,衰变纲图
2 ) a能谱的精细结构,衰变能与同位素的关系,衰变能与半衰期
3) a衰变的基本理论
4) 卩衰变及其类型,卩衰变能谱的特征
5) 丫衰变及其类型
第四章:放射性衰变(约2学时)
1)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衰变常数(入),半衰期(tl/2),平均寿命(t),活度
(A),比活度(As)
2) 放射性平衡:长期平衡,暂时平衡
3) 四个天然衰变系
4) 分支衰变
5) 测定半衰期的方法
第五章: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约4学时)
1) 带电粒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2) 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过程
3)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能量损失
4)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比电离
5)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6)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第六章:放射性测量中的数据处理(约2学时)
1) 统计模型
2) 误差传递
3) 本底修正
4) 探测限
第七章:核辐射探测(约2学时)
1) 气体探测器
2) 气体电离室的电流-电压曲线
3) 电离室的结构
4) 电离室的种类
5) 正比计数器
6) G-M计数器
7) 闪烁探测器
8) 丫能谱分析
第八章:核反应(约4学时)
1) 核反应及其分类:核反应规律,核反应的特点
2) 核反应中的能量
3) 核反应截面与激发函数
4) 核反应的机制和模型
5)核裂变反应
第九章:放射防护(约4学时)
1) 放射防护中使用的量及单位
2) 射
放射化学教学大纲00 X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