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的诗词《送人游吴》阅读.doc第1页 /总页数 5 页
杜荀鹤的诗词《送人游吴》阅读
《送人游吴》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其中“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两句成为描写苏州城建筑特色的千古名句。下面就和***一起来了解下杜荀鹤的诗词《送人游吴》,欢迎阅读!
《送人游吴》
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时,又是一首吴地秀美风光的赞歌。诗虽为送别,却毫无离别的伤感惆怅,笔调十分轻快。诗人笔下的江南水乡,读来使人如临其境,恍如置于画中。
第2页 /总页数 5 页
苏州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亦是江南的水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两句就点出苏州的特色——水。苏州城里水道纵横,水村渔市遍布,房屋临水而建,故曰“枕河”。颔联承接“枕河”而来。“古宫闲地少”五字,简明地概述了苏州的历史。苏州古称吴、吴县,春秋时更是吴国的都城,城内总体布局,虽历经千余年沧桑,始终未有变易。但因经济逐代繁荣,民居逐代增多,城内空闲之地越来越少,所以说“古宫闲地少”。此外,“闲地少”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水港小桥多”。“水港小桥多”这句十分写实,苏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城内河网交错,多水港、小桥,因此显得“闲地少”。颈联紧扣苏州城的特色,刻画出苏州的繁荣、热闹。尾联道出别意,显得余味悠长,耐人寻味。
扩展阅读:杜荀鹤的简介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第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有其传)。
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第4页 /总页数 5 页
扩展阅读:杜荀鹤的文学贡献
杜荀鹤(约846~906),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相传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荀鹤(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及计有功《唐诗纪事》)。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7岁时已露头角。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中间也曾旅游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
杜荀鹤的诗词《送人游吴》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