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教学设计.doc杂诗(其二)教学设计
石桥中心小学张小美
教学目标:
1、 认识诗中的生字,理解本诗的大意,并能将其的基本含义用现代文说 出来,背诵本诗。
2、 知道作者王维的基本信息,如字、代表作品等。
3、 体会作者平淡文字中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学习作者从细小处见真情的 写作手法。
4、 熟悉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作者从细小处见真情的写作手法,体会 作者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卡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谈话:同学们,大家会背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吗? 一起来背诵。
2、 谈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 一首……(生答,教师板书:思乡诗)
3、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杂诗一王维(解释:杂诗)
4、 交流王维的资料
(1) 学生交流
(2) 教师出示课件,补充资料
二、读懂诗句、诵读古诗。
(一) 朗读古诗
1、 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2、 练读一指生读,随机指导重点字的读音“应” “绮” “著” “未”。
3、 指导停顿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范读一-练读一指生读一男生读一女生读 配乐朗读)
(二) 理解大意、体会写法。
1、 小组合作: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主学习卡的第3题。要求:组长分 好工,人人都要发言;交流好后推荐一个代表回报;交流时间3分钟。
2、 指小组代表汇报。
古诗大意:你是从家里来的,应该了解家里的事吧。你来的那天,我家绮 窗前的寒梅开花了吗?
3、 教师总结本诗的写法:
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体现在哪一句话中?(生答: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来的那天,我家绮窗前的寒梅开花了吗?平淡无奇,却透出一股家的味 道。王维是信佛的人,被人称为“诗佛”。佛家讲求的是无欲,故而这首诗的情 感看似不复杂、不激烈,但却并非真的不在意自己的家。随意一问就问到了窗 前到了花期的寒梅,也许整个家的形象都已经被牢牢刻在了作者的心中,无法 磨灭。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人独独挂念窗前的那 树梅花,真是“于细微处见情深”。一一出示课件
(三) 背诵古诗
播放音乐,背诵古诗(同桌互背一指生背诵一齐背)
(四) 拓展古诗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王维15岁那年,就离开家乡,来到了京城长安、两年后的重阳节到 了,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思念家乡的亲人,于是他写下 了思想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生读-齐背
二、日积月累,体会诗人的创作特点。
(一) 诗歌成就:
1、出示课件,教师点拨。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 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 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 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
杂诗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