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飞呀飞》
2
【教学内容】聆听《蜜蜂》;演唱《小蜜蜂》。
【教材分析】
1、《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2/4拍,F大调。这首歌仅用五个音写成,共有三个乐句组成。歌曲旋律多为级进和三度音程的小跳,节奏简单有规律。第一乐句从全曲最高音开始,一拍一音级进而下:“5 4 |3 0|”这是个简洁而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主题,仿佛是勤劳的小蜜蜂在振动翅膀寻找采蜜的方向。第二乐句的节奏全部以八分音符构成,旋律与歌词是一字一音的结合,加上急呼吸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音乐上形成首尾呼应,仿佛是小蜜蜂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了。
2、《蜜蜂》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1808-1878)所作的小提琴曲。是一首带有练习曲性质的带标题的音乐小品。乐曲短小精炼、形象鲜明,采用了比较活泼的小快板速度演奏。乐曲具有“无穷动”(指自始至终保持一个重复音型的快速乐曲)的体裁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蜜蜂灵巧轻盈的形象。
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和创编活动,表达对小蜜蜂及益虫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采用聆听、模仿、创编等形式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美。
知识与技能:
(1)聆听《蜜蜂》,感受小提琴音色的表现力。
(2)有感情地正确演唱和表现歌曲《小蜜蜂》,体会乐曲中“飞”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演唱作品,体会音乐中表现 “飞”的形象。
【教学难点】歌曲《小蜜蜂》中连续八分音符的表现,一字一音的掌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创 激设 趣情 导境 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迷语......
发声练习。
猜谜,思考。
发声练习。
猜谜导入,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二、
聆
听
聆听音乐
播放《蜜蜂》;
师:音乐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3、播放音乐;
聆听音乐;
回答问题;
聆听音乐;
回答问题;
通过聆听《蜜蜂》,师生讨论乐曲基本信息,让学生对蜜蜂“飞”有初步感性认识。同时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手指随音乐起伏,感受和了解音乐如何表现蜜蜂的“飞的”音乐形象。
4
音
乐
师:乐曲中蜜蜂是否一直以同一个方式在飞行?是否一直用同一个速度在飞行?
5、点击课件,揭晓答案;
师:《蜜蜂》是由德国作曲家舒伯特运用小提琴的音色特点表现出来的。
播放音乐;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在空中画出它在空中飞行的路线,同时用你
《飞呀飞》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