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严谨的德国小伙伴们
密密麻麻的公交时刻表;各式各样的锅碗瓢盆刀;随意打开一份报纸,满眼大大小小的数据图例;站在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披着专业机构测评分数,一身硬气。
刚来德国时,处处彰显的严谨、量化思维,仿佛一座巨大的镶着金边的玻璃展柜,让我惊叹不已。如今在德留学逾三年,对这里的一切渐渐习以为常,对我而言,德日里晃晃荡荡,也不起眼,然而一个急转弯,猛地一下抓住,倒也是个让人足够安心的存在。 法学生室友G
“中国没有所谓‘零楼’的,负一层上面就是地上一层了。”
“那零不就没有了,‘负一’和‘一’之间怎么能没有‘零’呢!”
这是我和室友G的一段经典对话。
G室友来自斯图加特―奔驰、保时捷和博世的故乡,就读法学专业。在环境的熏陶下,时年21岁的他用“严谨”打开了我了解德国人的第一扇窗。
初来乍到,常常遇到生词。当我向他请教一些日常流行语的用法时,他会相当精准地给出一串字典式的定义,让我恨不得拿小笔记记下来。比如“geil”这个词,大概相当于汉语中的“棒”或者已故流行语“给力”,德国年轻人使用这个词的频率相当高。
靠着语境,我已经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但是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我还是向G室友讨教了。他先用书面语解释了一番,大抵意思如下:“本词属于流行俚语,用于表达惊叹、赞美,形容非常好,或者说某一事物很高程度地符合说话人的心意;还有一个意思,便是形容人性感,外表有吸引力,然多为贬义。”
我还在充满钦佩地咀嚼这长长的定义,那边的G并未罢休。作为熟读无数法律条文,背诵一字不许偏差的学霸,他又上网搜索了这个词的词典解释,了解到这个词在植物学中还有“生长繁茂”,甚至“施肥过度”之义。于是“geil”这个词,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G室友的另一次表现,也让我印象深刻。那次我买了张海报往墙上贴,贴完后不能确定是不是方正的。正好他从门外经过,我便喊他进来帮我看看。他进屋了,步子时远时近,一番打量,却始终默不作声。一个转身,他回屋抄了把卷尺,我顿时心里一沉,默念一句“geil”!
待他量完海报边与房梁、墙边的距离,获得铁一般的数据后,才轻吐一句:“你看,歪了。”于是乎一通调整,总算挂得主观和客观意义上都正了。
然而谁知夜里海报竟轰然掉下,那一刻惊醒的我心里又一沉。第二天,我正打算就着墙上的铅笔记号张贴,他又来了,告诉我这种胶带贴不住,他有专门的墙面贴。仿佛哆啦A梦般,他回屋拿来了专业的墙面贴以及一个电子秤。是的,胶带每只承重200克,他必须测量海报的重量并结合墙面的光滑程度以确定需要几个墙面贴。
结果就是,到现在这张海报还在墙上贴得稳稳正正的。 S君的“面包小作坊”
看到上面,诸君或许会想,这不过是个极端案例。那么接下来我要介绍一下另一位室友―来自汉堡的S。S室友家境优渥,一直崇尚绿色健康的生活。和G君一起,他们俩“经营”着一家不对外开放、唯一顾客就是老板的“无证面包小作坊”。
德国人爱吃面包是出了名的,面包对于他们就像意面之于意大利人、法棍之于法国人、汤之于广东人一样。对于如此重要的主食,崇尚有机健康的S君某日心生一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他要烤的不是普通面包,而是无面粉、无泡打粉、无添加、百分百全谷物有
我那严谨的德国小伙伴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