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收藏启示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收藏启示录
  金融风暴让很多人忧心忡忡,而一些与市场紧密相关的收藏家们,这时候却表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淡然和坚定。关于收藏的体会,他们很愿意与人分享――
  
  真正的艺术无需吹嘘
  
  李宝平,涉足收藏20余年,主要收藏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在琉璃厂经营自己的画廊。他提醒藏家――
  近几年收藏市场比较火爆,有一批人因此进入到收藏市场投资,但因为不懂行情艺术,盲目跟风,在市场出现震荡时遭受很大损失。
  现在的艺术品市场是一个浮躁和逐利心理普遍的市场,很多艺术家和经营机构开始学会运用一些市场手段,比如炒作,包装等来混淆视听,而通过这种方式推销出来的艺术品包含着很大的水分。
  北京有一个老先生,2008年已86岁高龄,一生潜心研究创作。前几年有幸遇见,问他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他的回答是“一般般”,“不值什么钱”。但当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很惊艳很受震动……纷杂的市场需要收藏家擦亮眼睛做认真谨慎的辨别和分析。艺术价值不是吹出来的,名头大的人的作品不一定好。评价一个画家作品的艺术价值,重要的是看他的作品和人品。
  收藏家圈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有民族性,与中国文化传统相关的东西,水墨也好,油画也好,写实也好,写意也好,都具有升值潜力,值得收藏。在收藏的过程中,与北方藏家更注重名头相比较,南方一些藏家显得更理智和成熟一些。
  他们看到一幅喜欢的画不会冲动,而是进行各方面考证,确定这幅画是真的,好的,然后研究这幅画的价格,包括曾经的市场表现,同类画作的市场表现和该画的估价等。考证完成认定合适之后,他们才会去拍卖会现场。如果拍卖会现场喊价超过他们的价格预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通过这样的手段拿到的都是好东西,而且避免了更大的风险。
  
  机遇都是给有心计的人准备的
  
  李长安,北京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藏品主要包括近现代以及当代中国书画,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几十年时间,从爱好艺术到收藏艺术品,而今已经成为颇有见地的艺术评论家。面对今天的市场,他说――
  中国水墨画主要是神韵和笔墨,它所表现的很多东西是在画外。一幅画可以勾起你很多的联想,画在诗中,诗在画里,带给人很高的精神享受,艺术的魅力就在这里,中国艺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不能丢了自己的根本。
  2008年9月,我在中国画研究院参加了一个画展。以龙瑞为首的一批老山水画家,举办了六个人的山水书画展。我看了之后深受震撼,这一批人代表了中国传统书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把中国文化艺术最精粹的东西继承下来,在此基础上继承发扬走出自己的风格,这才是有生命力,有价值的。即使是徐悲鸿,他的技法采用了很多西方的东西,但作品里蕴涵的很强的民族性,才是被后人认同的原因。
  在国际金融风暴的侵扰下,有人说艺术品投资要出现低谷,崩盘,种种悲观的情绪比较多。在我看来,这时候对收藏家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
  从历史上看,大的经济或政治动荡的时候,恰恰是收藏的好时机,是好东西流出、收藏家扩大积累的机会。比如1945年的时候,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崩溃,溥仪流亡。很多被溥仅从故宫带出的名画古董流落民间。京津沪大收藏家闻风而动,直奔东北去收藏这些东西,而且价格很低,很多大收藏家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就的。
  这次金融风暴是世界性的

收藏启示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