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南安府
作者简介: 刘超:1982年生,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2006级博士生。19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其中,学术论著散见于《二十一世纪》(香港)、《近代史研究》《新文学史料》《学术界》等;小说散文散见于《青年文学》《美文》《雨花》《作家》杂志等。通英、日、法等外文;曾在多个刊物开设专栏,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一
掌灯时分。王阳明又一次踏过梅花岭。他只知道他踏近了南安府,但不知道他同时也踏上他最不该走的一段路。就这样,这位大明王朝首屈一指的心学大师踏上了他此生最后的归程。
他的脚步一次次踏碎着古镇的宁静。
二
他们一行来到了梅花岭,其实就是大庾岭。这岭离南安府城区不过数里之遥,说来其实是南安府的触角,轻轻悄悄地伸探到了南岭深山之中。二来,这是我们第二次来这里吧?王阳明揉了揉左眼,问道。他的左眼微微律动着,他使出丹田之气镇服了这不合时宜的细节。
身边的二来兴致颇高:“是的,老爷,第二次了。”二来仰望着老爷,如同向阳的野草沐浴着晨曦般幸福。
同行数人早已被经日持久的孤旅折腾得颜色憔悴,自然言语不多,惟这一老一少二人例外。
其实说来,老的也不老,半百有七而已;少的也不少了,当年那个被拣来的孩童,已出落成了一个美男子,有着习武少年的英锐,也不时逸出几分读书之人的儒雅。
还记得这儿咏梅的诗文吗?
“老爷教的,哪里敢忘:此处的驿道是中原和岭南的必经之地,凡赴岭南,必由此路。梅岭中的古咏梅岭诗文古来自多,其中“南枝花落,北枝始开”是常引之句;但真正的好诗文,还是当以宋之问、苏子赡和黄山谷为最。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村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此诗当为初唐上品,冠绝当时。苏学士才冠千古,流放海南时过大庾岭有诗数首遗世,其中《岭上红梅》曰: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此诗当然尚称佳作,但相对苏学士的才华来说,还是太过一般;‘君不来’之语,恐怕不仅仅是君子之意,还是暗指君臣之意吧?……倒是他的另一句诗略见苏风: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
二来毕竟是少年,一说话就收不住了,不过王阳明还是微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灿烂的笑容也在他脸上荡起了深刻的皱纹。“多日没注意,二来长进不小啊!不仅诵记得牢,还能品评几句。今晚就请你喝两盅了!”
二来顺水推舟道,苏大学士不过是路过而已,而老爷不一样,在这儿破过“山中贼”也破过“心中贼”呢!这话就像二人的暗语,只有他们知己二人懂了。山中贼是十多年前王阳明亲赴南安剿灭了当地的农民起义,至于心中贼呢,则是大师不仅在此营建着他的心学体系,而且在这章州创办了甚多书院,这南安的阳明书院便是其一。
以煌煌华夏历史,能有如此事功而兼此等学问诗文者,能有几人?诸葛武侯如何?曹操如何?岳武穆如何?范仲淹辛弃疾陆游又如何?刘伯温如何?我王阳明呢……想到这,王阳明心下不由高兴得洪波汹涌。不过他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城府是有的,含蓄也是有的,此时的兴奋,就被含蓄成立微笑加微笑。
苏东坡是新春来此地,我王阳明也是啊!不过,苏大学士是往南跑,我们这可是往回走啊!说完,王阳明复又笑起来。一笑,他的肺又隐痛起来,这让他意识到重病的存在。他想,苏学士流放岭南时再怎么狼狈,毕竟还是没有死他岭南,他活了六十五岁,而自己尚不过是五十七岁。还差八岁呢!整整八岁呵!于是他不再声言,微闭双目,安神养气。
不多时,他们的脚步已亲吻到城内的石板路了。城内灯火阑珊。南安是商贸名镇,虽说号称“冬无寒土”,街阜毕竟还是凉了几分。府衙太守是早该过来的,现在怎么还没过来,我个堂堂的兵部侍郎尚书,他还敢不小心伺候着!突然,他有一种心慌,出现了幻觉幻听。据说幻听是因了肝脏不好,可是心慌可就不只是肝脏问题了。唉,这身体早已是被用旧的兵器面临着被抛弃的危险了。自己一生执掌兵部大权,用兵无数,精通兵器兵法和武艺,没想到自己到头来还是成了兵器,用久了,旧了,就废了,要扔了。
这时,王四的肩上挑着的担子又闹了。其实是鸡闹了。王阳明是内敛阴沉薄情之人,对人寡情,对物事却多情得紧,以至从广西回老家,他把养着的一窝小鸡也带上了。他自忖病将不起,自己不能不回老家了,鸡们当然也不能不跟着他回老家。而今,这鸡却如临大敌似的惶恐不已。莫不是他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时,王阳明的左眼又开始暴跳起来。
南安毕竟深居南岭,在中原之南,在岭南之北,这气候就十分地古怪。昨日还是寒山瘦水的,今日一下子土地就丰腴起来了,风起了,雨下了,花开了,草也开始伸
日落南安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