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颐和园 (5).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颐和园》 教材分析
颐和园是一座依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是中国传统典范。乾隆皇帝曾有诗赞云:“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又风月属昆明。”教材编选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二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全文蕴含着对建造颐和园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在写作上,《颐和园》一文有如下特点:
第一,表达有序。
课文第一自然段只有短短的一句话,讲了对颐和园的总体印象。十四个字包括了两层意思:颐和园是个公园,在北京;颐和园的特点是大而美。后面的叙述便紧紧围绕这一句话而展开。
文中,作者使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一写长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接着抓住内部特点,介绍了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了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艺上“向下望”、向前看、己“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结尾处“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与开头呼应,使得作者的赞美之情越发显得意蕴绵绵。
第二,结构明晰。
课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方法:第一自然段总述颐和园的美丽,与结尾相呼应,衔接自然;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则立足于不同的观察点,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全文以游览路线为线索,通过“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这些写游览过程的词语,又把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结构清晰,给读者一种完整的美感。
第三,语言

颐和园 (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0986****
  • 文件大小12 KB
  • 时间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