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护理学基础.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 . -
中医护理学根底
第一章
*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展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安康照顾与效劳,以保护人民安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效劳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效劳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安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根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展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病症、体征等发生、开展的资料,进展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展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根底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那么和方法,制定出护理方案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方案。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开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病症,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开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病症。
.. -
. . -
“证〞比“病症〞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提醒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7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开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8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展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那么。
9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10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开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安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
11阴阳:〔阳虚那么外寒,阴虚那么热,阳盛那么外热,阴盛那么寒〕
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
〔1〕 阴证:多因体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
〔2〕 阳证:多因体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
〔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
〔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
〔5〕亡阳证:指由于体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系列热象,临床可见甚至昏迷或烦躁不安,汗热而粘,面红身热,呼吸短促,手足温,口渴喜凉饮,舌红而下,脉虚数。
..

中医护理学基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23029757
  • 文件大小120 KB
  • 时间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