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儿童口腔医学( pediatric dentistry ):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口腔器官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
颊面基底结节( tuberculum buccobasale ):上颌 IV 颊面接近近中颈部处隆起,呈结节状,称颊面基底结节。
3. 卡氏结节 (Carabelli ’s tubercle) :上颌 V 舌面近中部有时可见隆起的结节,称为卡氏结节。
乳牙牙根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 :自乳牙根形成至牙根开始吸收这一时期称乳牙根稳定期。这是临床上牙髓治疗和根管治疗最有利的时期。
年轻恒牙( young permanent teeth ):是指虽已萌出,但未达合平面;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称为年轻恒牙。
新生线( neonatal line ):胎儿离开母体后环境与营养的变化在乳牙钙化进程上留有记录,即在乳
牙冠部同一时期发育的釉质上,出现较明显的低矿化横线,称发育停止线, ~。
上皮珠( epithelial peal ):新生儿口腔的牙槽粘膜上可出现一至数个白色米粒大小的球状物,这是牙板上皮剩余形成的角化物,称为上皮珠或马牙子。不必做处理,可自行脱落。
生理性流涎:牙萌出时刺激三叉神经,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但由于小儿还没有吞咽大量唾液的习惯,口腔又浅,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谓的生理性流涎。
颌间间隙( intermaxillary space):无牙期时上下颌只有相当于第一乳磨牙处有接触,其余部分
均无接触,故从正中观察上下颌之间有一间隙,称为颌间间隙。灵长间隙( primate space ):灵长类动物的牙列中,上颌 II 、 III 和下颌 III 、 IV 之间的间隙。发育间隙( developmental space ):
随着颌骨的发育, 3~4 岁左右乳牙列中出现的生理性间隙。生理间隙:灵长间隙和发育间隙统称为生理间隙。
末端平面( terminal plane ):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称为末端平面
丑小鸭阶段( ugly duckling stage ) : 由于恒切牙初萌时体积大,歪斜不齐,加之刚萌出的恒切牙牙冠与儿童面型、相邻乳牙、牙弓不协调,故称此阶段为丑小鸭阶段。
12.
剩余间隙( leeway space ):乳牙侧方牙群近远中径大于恒牙,二者之差称
~。上颌 ,下颌
。剩余间隙的存在有利于第一恒磨牙在侧方牙群替换期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特别是末端平面
垂直型和远中型关系的儿童,可以利用剩余间隙前移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13.
牙齿发育异常( dental developmental anomalies
):牙齿数目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结构异
常、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
畸形中央尖 (central cusp) :是指位于前磨牙中央窝处,呈圆锥形的突起。好发牙顺序:下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
牙内陷 (dense invaginatus) :为牙发育时期
儿童口腔医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