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生物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 细胞的分子组成
课标内容: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
。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2010年指导意见
2011年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同位素示踪”只提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2.“分子”、“离子”部分与化学课重复,可以不讲,不作要求。
具体内容不作要求
第一节 分子和离子(选学)
第二节 无机物
。
。
。
2010年指导意见
2011年指导意见
、产生极性的原因及氢键形成与化学课重复,可以不讲,不作要求。
。
第二节 无机物
。
。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
说明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010年指导意见
2011年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说出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运用分类的科学方法。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
4.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5.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进一步确立生命物质性的观点。
6.在进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时,制作徒手切片、使用高倍镜验证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说出分类的依据。
2.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解释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复杂性的关系,形成事物统一性的观点,认同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蛋白质有关。
4.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5.在进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油脂”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时,制作徒手切片、使用高倍镜验证生命的物质性,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2010年指导意见
2011年指导意见
发展要求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说明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1.碳原子结构、碳链形成与结构,各种糖类与脂质的分子结构式等内容不作要求。
2.小资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作为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不要求学生记忆或掌握具体内容。
3.“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和“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不要求掌握颜色反应的具体原理。
4.建议活动:“检测细胞中的DNA和RNA”不作要求。
说明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课标内容:
1、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5、阐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6、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
第一节 细胞概述
2010年指导意见
2011年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第一节 细胞概述
1.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开拓、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清楚地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总结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1.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开拓、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
2.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3.在进行“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要求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比较、分析不同细胞的异同点,清楚地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总结高倍镜使用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发展要求
说明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活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活动不作要求。
第二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2010年指导意见
2011年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第二节 细胞膜与细胞壁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
浙科生物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