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商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上海市杨浦区商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总则
规划范围
杨浦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东北部,是上海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区域东面、南面直临黄浦江,岸线长公里,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面以大连路、大连西路、密云路、逸仙路与虹口区相邻;北面以原江湾机场与宝山区接壤。地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平方公里。
杨浦区行政区划分为11个街道1个镇,即定海、大桥、平凉、江浦、四平、控江、长白、延吉、殷行、五角场、新江湾城街道,以及五角场镇。2003年杨浦区总户籍人口万,全区人口密度17847人/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为124万人,外来人口万人。
规划目的
① 统一认识、统一规划。
② 明确商业发展目标和战略。
③ 明确商业发展空间布局导向。
④ 明确有效推进的政策和措施。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年-2010年。
规划时序分为两个阶段:
2006年-2007年,形态建设、结构调整阶段;
2008年-2010年,功能形成、完善提升阶段。
2. 规划内容界定
(1)本规划界定的商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杨浦区总体发展目标和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用现代新业态、新服务和新技术改造传统商业,形成若干核心服务行业主导的现代商贸服务产业群。
核心行业:零售业、批发贸易业(含电子商务)、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
相关行业:旅游、休闲、文化、体育等服务业。
现代商业是构建和谐社会、居民安居乐业、产业联动发展、体现地域风貌和城市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2)本规划界定的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效益好,能充分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具有地域特色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本规划界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新一轮发展的有效载体,指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商业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集中,商务、生态和人文环境协调,具有较强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企业集聚的区域。
加快建设现代服务集聚区,是杨浦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
的亮点,也是杨浦区打造“知识杨浦”、全面建设“安居乐业”现代化新型城区的核心内容。
3. 规划依据和原则
规划依据
①《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
②《上海市商业发展行动方案》(上海市经委2004年10月颁布)
③《杨浦区城区总体规划 (2000年—2020年) 》
④《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原则
①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规划理念、设计、功能、设施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体现一切为人服务的根本宗旨,力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人本化。同时追求社会功能、城市文化等方面的内在和谐,平衡区域生态、生活、生产综合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②集聚发展原则
充分关注产业联动和功能集聚发展,通过商业与商务相集聚,商业与文化、生态等相融合,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地域总体吸纳和辐射能力,促进城市综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发展。
③等级网络体系原则
划分若干等级商业,提供不同辐射范围和服务功能,体现不同土地级差和不同互补功能,形成完整的商业网络体系。
④繁荣繁华与便民利民的原则
注重中心城区之间的功能分工和合理布局,既体现城市繁荣繁华的形象,又体现便民利民的本质,为居民购物和消费提供便利。
⑤体现特色原则
因地制宜,发挥本区优势和特色,与上海市区其他区域以及江浙两省周边区域形成差异化互补发展。
参考文献
①《“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知识创新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
②五角场开发建设抓高端研讨会专家发言摘编
③新江湾城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方案
④《上海市电子商务调查研究报告》和《上海钢铁交易网规划报告》
⑤杨浦区统计资料汇编和杨浦区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手册
⑥杨浦区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
二、“十五”杨浦商业发展回顾
1. “十五”时期商业发展目标和回顾
“十五”期间,市委、市府作出了开发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决策,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百年大学、百年市政、百年工业”集聚地的杨浦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面对重大历史机遇,根据《上海市杨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杨浦商业提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全区商业布局结构。提升各层次商业区域功
能,形成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杨浦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居民区
上海市杨浦区商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