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修我成长
有效教学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8月版)
我研修我成长
有效教学的10种操作策略
1、创设环境策略 2、增强记忆策略
3、教学方式多样化 4、提问策略
5、指导时间最优化 6、指导教学清晰化
7、及时反馈和强化 8、监督学生的进步
9 、关联策略 10、课堂管理策略
我研修我成长
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基本特征
教与学方式变革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基本特征是: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练学跟进
多学少教
我研修我成长
先 学 后 教
要想做到“先学后教”,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先学”
什么时间学
先学学什么
怎么学等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先学后教”的原则施教。
我研修我成长
一、先学——学生什么时间学
很多教师对“先学后教”耳熟能详,但学生该在什么时间学,不清晰
※ 问题: 1、“先学”就是回家学。
2、“先学”就是“预习”。
※ 问题的后果:将 “先学”的内容前置到课前,占有了学生课
余时间,无形中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先学”的时间内涵:是在课堂上,具体在实施
每个教学任务(知识点)前或导学问题的后面。
◆导学问题:就是引领学生进入“自学”的问题。它的内容
呈现形式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
(思考:导学问题:书面?口头?)
(思考: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做法?自学?回答?)
我研修我成长
一次性自学
◆ 先学的次数:称为“一次性自学” 和“二次性自学” 。
◆ 一次性自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模块有几个,学生就应有几次“一次性自学”的机会,只是每个模块学生自学的时间长短不一。(回忆、讨论当时课堂:模块、先学)
◆ 预习是“一次性自学”,但不等于一次性自学
“一次性自学”包括少许的“预习”,但“预习”后的课堂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次性自学”的时间,只不过是时间稍短些。(因为不是所有学生回家都能做到百分百地预、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我们在落实“先学后教”时,一定要在每个教学任务模块实施前,通过“一次性自学”,让学生都能拥有亲身体验自学内容的过程)。
我研修我成长
二次性自学
◆二次性自学:
当学生按照教师的导学问题自学后,同教师进行互动汇报自学成果时,教师发现学生因为没有读懂文本或者对刚才自学的内容不清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一方面进行顺学而导,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再次进入到自学中,通过自学,自行获得知识。我们将这一类的自学称为“二次性自学”。
我研修我成长
自学比较
◆“二次性自学”与“一次性自学”相比较:
二次性自学与一次性自学的形式可以相同:如
读书、思考、批画、演算、操作等。
但是,学生自学的内容更聚焦,
时间更短暂,
思路更清晰,
方式更快捷。
(回忆与讨论:二次性自学?)
我研修我成长
思考下列问题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教与学方式改变的基本特征?
先学什么时间学?
先学用什么做引领?
一次性自学没学明白怎么办?
我研修我成长
我研修我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