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粗心大意的错误.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这不仅仅是“马虎粗心”的问题在选拔性的考试当中将失误降低到最少,取得非常理想的成绩,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无疑是身处中国教育大背影下广大家长和学生的一个追求! 考试到底考查的是什么? 我当年在参加中国著名奥数教育专家李兴怀教授的一次教学技能的培训会议,李兴怀教授曾对考试下了一个比较精辟的定义:“考试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完成一定量的题目,它主要考查的就是知识的准确度和熟练度。”如果熟练度不够,在题量大,题目相对较难的选拔性考试中,很多题目如果来不及做或不会做,势必与理想的成绩失之交臂;熟练度够了,但准确度不够,势必会造成大错不犯,小错不犯;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如何在考试当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毫无疑问,就是提高解题的准确度的熟练度。那么如何提高熟练度,这个主题不是我今天想到讨论的重点,下次我再写文章探讨..... 如何提高准确度?到底影响准确度最得要的因素是什么?我相信下面的抱怨,会给你答案: 每次考试下来,相信你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抱怨: “当时就是太粗心了”、“我当时没看清题意”“明明会做的题目,结果到最后一步却算错了”“丢了个小数点”“妈的,我把单位看错了”“唉,我本来做对了的,结果检查的时候却改错了”“我刚开始思路本来是对的,结果我有点怀疑没有算到最后”... 这些抱怨,无疑都指向同一个终点—“马虎粗心”是的,你没有猜错,确实是“马虎粗心”,“马虎粗心”是准确度的大敌! 我们来看一看一个权威教育机构所做的一项调查: 统计结果表明,成绩好的孩子, 每科因粗心丢分大概在 1—6分; 中等成绩的孩子, 每科因精心丢分大概在 7—15 分;成绩不好的孩子,每科因粗心丢分大概在 10— 30分。这个统计只是单科成绩因为粗心马虎的丢分,如果是两科三科呢?中高考动辄 1 分2分压倒一片人,由于“马虎粗心”丢分十几甚至几十分那还了得? 所以帮助孩子解决“马虎粗心”这个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绝大部分家长对这个问题有十分片面的认识:认为孩子只要下次考试再认真一点,将题目看清楚,计算再仔细一点,就能避免这样的错误。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相信自己在辅导孩子的家长会有这样的体会,尽管你反反复习的在叮嘱,下次要细心一点,仔细一点,孩子却依然故我,这样“马虎粗心”的错误,会反反复复,周而复始的再犯? 其实, 我们所认为的粗心马虎的原因大多是比较肤浅和片面的,“粗心马虎”是有更深层次行为习惯和更深层次的思维成因。今天我想就困扰你孩子的“马虎粗心”问题详细展开论述,从思维层面上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家长可以结合自己当年学习数学的过程,来加深对下面问题的理解。根据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当年的学习数学的过程,我把学生出现“马虎粗心”的现象总结为以下五大类: 第一类:漏看条件。简单的说就是本来会做的题,因为漏看条件或漏看问题,造成丢分。第二类:看错条件。相信不少学生或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解一道题的时候,刚看一半条件, 就以为是某个以前自己学过的某个知识点,然后也不看后面,就直接往这个知识点去靠;发现可能做过类似的模拟题,心里一阵狂喜,却没有看清题目。第三类:计算错误很容易理解:就是会做的题,列错条件;列对条件的题,代错数字;代对数字的题,做错简单的运算;更甚之,在稿纸上演算很正确,偏偏在试卷上抄错答案。第四类:推导错误就是按照条件推导下去,过程中发现推不下去,卡

粗心大意的错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