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以下简称滤毒罐)的防毒性能、物理性能等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检测及评价:其他有关产品亦可参照。
2 引用标准
GB 2890 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煤质颗粒活性炭有效防护时间测定总方法
3 技术内容
3.1 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3.1.1 仪器
a. DX-1型动态吸附气体分析装置见图1:
图1 DX-1 型动态吸附分析装置图
1―空气净化器;2―调湿装置;3―湿度计;4―干燥管;5―气体流量计;6―蒸发器或舟型瓶(图2);7―水浴;8―混合器;9―毒剂钢瓶;10―孔板流量计;11―滤毒罐;12―指示瓶(图3);13―废气吸收罐;14―吸收瓶(图4)
图2 蒸发器
图3 指示瓶
图4 吸收瓶
b. 天平:;
c. 秒表:。
3.1.2 试验条件
a. 试验温度:17~30℃;
b. 空气相对湿度:50%±3%;
c. 通过滤毒罐的气体流量:30±;
d. 混合气体中毒剂蒸气的浓度,详见GB 2890表5、表6规定。
3.1.3 试验步骤
3.1.3.1 试验准备
a. 气体流量计每3个月校正1次,每月校正使用点1次;
b. DX-1型试验装置按图1所示的流程,将各零部件垂直安装在仪器板上,零件之间用优质胶管联接;
c. 对安装好的仪器装置应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时,使仪器内造成13kPa的压力,在1min内其压力下降不大于270Pa时即为气密;
d. 用湿度表控制气体的湿度,其计算方法按GB ;
e. 根据流量计校正曲线控制气体流量;
f. 根据湿度计中干球的温度控制试验温度。
3.1.3.2 试验操作
打开压缩空气(或负压抽气)活塞,用活塞(K1)调节总的空气流量;用活塞(K2和K3)调节空气流的湿度;用活塞(K9)调节滤毒罐的气体流量。
慢慢开启活塞(K4)和蒸发器(或钢瓶)上的活塞,调整流量计(K5)的液柱高度差至事先校正过浓度的位置,同时用秒表记录试验时间。混合气体中毒剂浓度的测定方法:
a. 重量法
用天平称量试验前后蒸发器的重量()。混合气体中毒剂浓度按式(1)计算:
式中:c——混合气体中毒剂的浓度,mg/L;
m1——试验前蒸发器的重量,g;
m2——试验后蒸气器的重量,g;
t——蒸发器开启时间,min;
V——空气流量,L/min。
b. 化学吸收法
用两个吸收瓶各装入25mL吸收液,串联接到DX-1型装置上(见图1)。开启活塞(K6)混合气体以50~100mL/min的速度通过吸收瓶,用下口瓶和量筒或流量计测定通气量。~。试验结束时关闭活塞(K6),取下吸收瓶,将吸收液移入三角烧瓶中,用化学分析法测定出吸收液中毒剂量,并根据下口瓶排出水的体积计算混合气体中毒剂蒸气的浓度。
3.1.3.3 毒剂蒸气透过滤毒罐的测定——指示法
在指示剂瓶中装入20mL指示液,接入DX-1型试验装置中(见图1),±,当微量毒剂透过滤毒罐时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终点;亦可采用仪器测定。
3.1.3.4 试验结束后关闭(K4),继续通以干净空气对仪器吹洗20min。
3.1.4 试验结果
每次试验的毒剂浓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在试验浓度下所测得的防毒时间,按式(2)换算成标准浓度下的防毒时间:
式中:t——滤毒罐的防毒时间,min;
t1——试验浓度下的防毒时间,min;
c1——试验时混合气体中的毒剂浓度,mg/L;
c0——规定的标准浓度,mg/L。
3.1.5 试验报告
包括以下内容:
a. 试样名称或代号;
b. 试验环境条件;
c. 试验方法;
d. 试验结果;
e. 试验者签名;
f. 试验日期。
3.2 滤毒罐对氢氰酸蒸气防毒时间的试验方法
3.2.1 仪器和试剂
3.2.1.1 仪器
a. DX-1型动态吸附气体分析装置,见图1;
b. 天平:;
c. 秒表:。
3.2.1.2 试剂
a.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