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的新思路 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的新思路_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的新思路
——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宁 波 贺静峰


摘要:在新建居住社区建立起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原则的居住社区公共设施配套新
的标准和体系,实现城市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国家和当地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通过吸取有
关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建设的成熟经验,与当地城市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完善城市公共设施的层级配套,
提升规划建设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按街道级、社居级两级
配套,将功能和服务方式类似的公共设施集中组合设置,选址位于服务区域的中心,交通条件有利的地点,
控制中心用地,为便于建设和管理,明确了产权属辖区政府。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居住社区公
共设施配套标准和体系。
关键词:居住社区 公共设施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1 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居住社区公共设施配套的规划编制和管理依据,主要是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
计规范》 GB 50180-93,传统的居住社区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是按照千人指标计算,按照住宅开发面
积和人口规模均摊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或建筑面积,基本上是本着“谁开发,谁配套”的原则,带
来了诸多的问题[1]。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住宅开发项目的规模大小不一,建设时序也不统一,相关的公共配套设施采取与人
口规模和建设面积相对应的方法配建,就会造成小设施的重复建设,而上规模的设施难以达到理想
的配建要求。调查显示,大量重复建设的设施由于经营不佳,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而较大规模的
设施建设滞后或达不到理想的配建要求,造成居民入住以后,长时间生活不便。
第二,由于“谁开发,谁配套”形成不同的投资建设主体,公共配套设施建成后产权关系不明
晰,造成经营管理上的困难,比如幼儿园的产权是属于开发商、业主委员会还是政府有关部门,没
有统一的规定。另一方面,开发住区的配套设施往往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不参与社会统筹,而新
建住区的居住人口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导致对公共产品资源的使用浪费。例如,按照规范配置的住
区幼儿园和小学,如果仅仅为本住区封闭式服务,就会带来一段时间生源饱满,一段时间生源不足
的矛盾。
第三,传统的方法配建公共设施没有预留集中用地,有的甚至分散布置,没有形成明显的规模
集聚效应和可标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区功能的扩大,一些新增的配套设施和功能难以安排。
另一方面,开发商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住区为提高销售卖点,建设超标准的配套设施,这些设施没有
考虑与周边地区设施共享,难以达到足够的客源,结果必然成为摆设,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新区的建设中需改进规划工作思路,积极寻求新方法,避免重复以往建设中存在的问
1
生态文明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规划的新思路 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1.06 MB
  • 时间2021-09-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