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单 元
三
各行各业的生活
山美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
第11课 《走进商场》
(
胶州市莱州路小学 宋燕青
课后反思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本课我设计的重点是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课堂展示交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无疑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课前,我反复研究教材,向同学科的老师咨询、请教,同时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并精心制作了课件 。第一次试讲有很多不足之处。 例如备课不熟,语句不通顺,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尤其是课的后半分更为明显。小组汇报交流时学生回答的不够全面,教师没能及时相机引导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及时修改了教案,特别是针对于一些小细节问题做了补充和修改。做好了以上充分准备后,我向老师们展示了这节课,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体验活动效果良好。
购物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学生或多或少都有经验。为唤起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课前,我布置学生当
“小小采购员”到商场里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课的开始,便让学生交流自己买了什么物品,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去购物,这样,学生已有的经验就会彰显出来。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景化,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发挥。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教学。在学生已有购物经验的基础上,我又组织了学生表演模拟购物活动,我在教室内摆设了一个小商场,请了三位同学扮演售货员,三位同学扮演小顾客,这三位小顾客,课前小组长为他们进行了分工,有表演购物行为文明礼貌的、有购物仔细看商标上的厂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的。遗憾的是可以多安排几个小顾客还再来表演在商场大声喧哗、打闹玩耍、乱插队等一些不文明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上课堂,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让活动目标再次得到突破,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源于生活的经验性特点和指导学生生活实践性特点。
三、注重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课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确定走进商场这课的学习主题,课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交流展示,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
11《走进商场》课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