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
杜 甫
凤阳县 武店中学 庄义琴
这三首诗是事件连贯、主题集中的组诗。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通过回家探亲的一些生活片段,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小见大,以小题材反映重大主题
。
背景:
公元756年,安史乱军攻破潼关,杜甫携妻带小,寄居羌村。不久,听说流亡中的唐肃宗在灵武继位,就离家北上,企图为平叛效力。然事与愿违,刚启程便被叛军捉住,至德二载(757)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羌村三首
杜 甫 【本诗只要求理解】
(一)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nú)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xūxī)。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羌村三首
杜 甫【本诗只要求理解】
(二)
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 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 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迟暮。
羌村三首
杜 甫 【本诗为重点】
(三)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羌村三首
杜 甫
(一)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nú)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xūxī)。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第一首写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前四句叙写在夕阳西下时分抵达羌村的情况。后八句勾画了
初见家人、
邻里的围观、
一家子夜阑秉烛对坐情景
三个画面。
羌村三首
杜 甫
(二)
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 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 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 且用慰迟暮。
第二首写还家后矛盾苦闷的心情。前八句写无聊寡欢的情状。末四句写到秋收已毕,虽然新酒未曾酿出,却计日可待,似乎可感到它从糟床汩汩流出。
羌村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