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文化第五课《古诗两首》整合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第五课时《古诗两首》整合课程:语文整合教案:与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中《秋思》整合教案一、教学教学目标: 1 、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揣摩关键词句, 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 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 3 、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 4 .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第四课《古诗两首》积累思乡的古《山中》, 《济上作》,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 、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三、教学难点: 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四、预习提纲: 1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秋思》。 2 、展示关于张籍的资料,理解题目的意思。 3 、小组内相互说说诗的意思。 4 、思考《秋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五、教学过程: 一、导课明标,出示提纲。 1、出示古诗《山中》: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2 、齐读古诗,说说古诗的意思。 3 、展示《传统文化》中《山中》中的解说,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4. 今天,我们一起来再来学习一首思乡古诗《秋思》(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7、出示预习提纲,明确预习任务。(二)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古诗。 2、小组内交流补充张籍的资料,相互说说题目的大意。 3、小组内交流诗的大意。(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一)、知诗人,解诗题(1) 指名介绍张籍。(2) 教师适当补充张籍的资料: 5 、简介作者: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3) 剖题 6、理解题意:“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二) .初读知意。 1. 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 要做到字音读准确, 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反复练读) 2 、(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 3 、(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 4 、(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 5 、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 6、诗不同于读课文, 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 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 7 、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 (三).入境悟情。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 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自读自悟再交流)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 3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 (1)见: 古人说“秋风惹愁思, 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 (A) 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 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 ( 生回答) (B) 是的, 在这洛阳

传统文化第五课《古诗两首》整合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