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选范本,供参考!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范本,供参考!
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
【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疾病开展过程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以特定的始动因素作用而导致机体微血管内广泛微血栓形成,并继发纤溶蛋白溶解系统亢进为特征的获得性全身性出血综合征。
【病因】: 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妊娠并发症,创伤与手术,休克,其他。
【病理生理】: DIC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高凝血期,为DIC发病早期;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期,为DIC后期。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根据起病缓急和演变,可将DIC分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型。
临床表现
出血: 是急性和亚急性DIC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见于80%以上的病例。DIC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肺出血和颅内出血。
休克: 表现为一过性血压下降或难治性休克,可发生于明显大出血前,休克程度与出血量可不成比例。
微血栓形成和栓塞: 微血栓形成是DIC最根本的病理改变,易被无视,却是威胁患者生命、病死率高的关键环节。临床可表现为周围发绀、皮肤坏死、肢体坏疽,也可表现为相应的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且可以多个脏器或系统同时受累,表现为MODS。
溶血: 临床表现为黄疽、贫血、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等。
【诊断要点】
易致DIC的根底疾病: 如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大型手术和创伤等。
有以下2项以上的临床表现
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
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
广泛性皮肤、黏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
抗凝治疗有效。

【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 消除诱因,切断DIC的启动环节。去除病因是DIC治疗的根本措施。尽早抗休克、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解除微动脉痉挛、及时去除子宫内容物、抗肿瘤治疗等。
抗凝治疗,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抗凝血酶Ⅲ、其他抗凝药物。
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新鲜血、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等。
纤溶抑制剂的应用: 在DIC早中期不主张使用,常用的有氨甲环酸、对竣基氨苄、抑肽酶等。
其他抗凝剂的应用: 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右旋糖酐、阿司匹林等,一般作为辅助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运用: 对于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的DIC,在原发病治疗需使用时应在肝素抗 凝的根底上使用。原那么上一般不予采用。
重要器官的维持和保护: DIC的治愈率在50%~80%,死因多为MODS。因此,维持和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是降低 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主要护理诊断】
组织灌注缺乏 与凝血及出血有关。
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呼吸型态改变有关。
疼痛 与组织缺血及侵人性操作有关。
精选范本,供参考!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精选范本,供参考!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减少和机体消耗增加有关。
焦虑/恐惧 与疾病本身严重及担忧预后有关。
潜在并发症 压疮、MODS。
【护理目标】
维持适当的组织灌注和心排血量。
肺通气可以满足组织氧合的需要。
感到舒适,没有疼痛。
焦虑/恐惧情绪得到缓解或消失。
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
未发生MODS或MODS得到有效控制。

DIC患者监测与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