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盛,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开展,造成局部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单薄、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合乎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春晖中学是我国驰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创办的一所历史名校。经老校长毕生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的人格教育,强调学生"求学何为,学为人而己";,主张"凡学校皆当以陶冶人格为主";,人格教育首先就是对学生进行高尚品性和优良道德的教育。春晖先贤以天下为己任,十分注重学生的思想涵养和品德培养。汲取历代春晖名师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精华,一种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实践体验为途径,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德育模式应运而生了。
  二、理论依据
  1、开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学生是正在开展中的人,这种开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开展的主体。青年学生身心开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开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开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开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冀望方向开展完善。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良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开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办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办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开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办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开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开展的根底。从德育活动来说,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标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识外显为道德行为,两种过程不断交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这一理论,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三、课题计划
  〔一〕课题组人员组成与分析
  课题组由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兼政教处主任葛洪金老师任组长、由校团委书记兼政教处副主任华土木老师、校政教处副主任、负责学生会工作的薛平安老师,校团委副书记陈小祥、负责各年段的年段长倪瑞祥、何大江、张建平为核心组。并得到经亨颐教育思想研究专家张彬教授、周恩来生前卫士高振普将军、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女士、周恩来侄孙周国镇教授的指导,在总课题负责人潘守理校长的主持之下进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处室、各班主任、全体教师、及广阔学生的支持和响应。并得到了上虞市教体局、上虞团市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
  (二)研究目标、德育内涵、及过程办法
  1、研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凹凸漫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1-09-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