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探析——基于试点方案的出台.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探析——基于试点方案的出台
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探析
——基于试点方案的出台
主要内容
概念界定
改革发展历程
试点方案出台的原因分析
试点改革的困境分析
策略选择
概念界定
事业单位
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与国家机关区分
国家机关是指从事国家管理和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包括国家元首、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与企业区分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资产的所有者可参与利润的分配,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而事业单位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服务组织,以社会效益为主。
改革发展历程
初创发展时期
(1950-1966)
蜕变时期
(1967-1977)
恢复时期(1978-1992)
改革时期
(1993-现在)
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等法规,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的建立。
195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该规定统一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
1969年,财政部颁发《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使职工退休养老由社会事务演变为单位的内部事务,由社会保险蜕变为单位保险。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将原来统一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统一退休、退职制度分开拟定办法,在退休待遇上也有较大修改。
2009年1月2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该试点方案旨在建立起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但范围仅限于试点地区,未进行试点的地区仍执行原有的事业单位离退休制度。
试点方案出台的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之间不公平性增大
财政压力加剧
基金的征缴、管理、待遇计发不统一
制度差异影响人员流动
⊙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差别大。
⊙事业单位职工人均离退休金远远高于企业平均水平。
⊙财政对企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投入不均衡。
⊙事业单位更多的是依赖于财政和单位的供养,而企业采取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的责任机制。
全国企业、事业单位人均离退休费用对比
高替代率加重了财政负荷。
我国事业单位替代率高达90%以上,过高的替代率水平一方面会造成财政紧张,另外一方面会起导致人们提前退休的负面效应的产生,将进一步加剧财政负担。
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快速增长。
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财政负担。
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人员在待遇上的差别对待,导致出现很大的经济利益的不平衡,从企业流动到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在养老保障上存在双重管理,这些制度障碍阻碍了劳动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的正常流动,使得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试点改革困境分析

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探析——基于试点方案的出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katfwsx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