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对外汉语”的学科性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日益频繁,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 来华留学生与日俱增,海外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热”、“汉语热”。随着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得到承认,国家推广汉语的专门机构国家汉办的成立,国家级考试 HSK 的推出,国家级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以及国家级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设立等,这一事业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与此同时,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对外汉语专业自 1985 年设立以后,也以难以遏制的势头迅猛地发展着。开设之初,由于需要积累经验,“对外汉语”始终是个“控制设点”的专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局限在 4所院校,直到今天,教育部对这一专业的开设还是控制甚严。但随着各省市对“教育自主权”的充分运用,这一“限制”终于在近年被突破,“对外汉语”已不再是 4所院校的专利,各地的“对外汉语”专业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 短短几年内已有 30多家大学设立了这一专业,即将建立的据说还有十几家。高校设立专业,当然有一定的学科规范,教育部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科规范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注:最新的版本见教育部高教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1998 年颁布,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但由于原先的 4 所院校对其理解不一,在执行中更有差距,各地新设立的专业更是各自为政,在“对外汉语”的名义下做着适合自己或迎合市场的“发展”,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人士的忧虑。因而,对“对外汉语”进行正确的学科性定位,既是当前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事关这一专业未来发展的大事。二“对外汉语”正名发展对外汉语专业,首先有个为“对外汉语”“正名”的问题。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对外汉语”这个名称本身就不合理或不“科学”,则这个专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应该说,尽管这个专业已存在了近二十年,但这个名称的合理性问题并没有解决,相反,对此还有着种种的质疑。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是认为“对外汉语”只是“对外汉语教学”之省;二是认为“对外汉语”专业不通,应改为“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第一种意见以吕必松教授为代表,他说: “‘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产生以后,又出现了‘对外汉语’的提法,我认为‘对外汉语’的说法是不通的, 因为‘汉语’本身并没有对内、对外之分。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术语里,‘对外’是修饰‘汉语教学’的,而不是修饰‘汉语’的。”(注: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载吕必松著《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年。) 十多年来,许多人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甚至还有人据此在教育部组织修订本科专业目录时,建议有关部门修改这一专业的名称。其实,这一说法是似页眉... 页脚. 是而非的。汉语有没有“对内”、“对外”之分,这个问题我们到后面还要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外”修饰的是“汉语教学”而不是“汉语”么?我对此颇表怀疑。我们都知道,“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的简称,其名称直接来自英语国家“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英文是 Teach English asaforeign language (简称TEFL ),因而其英文译名便是Teach Chinese as
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