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 李商隐| 注释| 翻译| 赏析【作品简介】《登乐游原》由创作,被选入《》。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二句, 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 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 执着人间, 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 虽有新意, 却不合诗人的身世, 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栏目。【原文】《登乐游原》作者: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注解】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长安志》:" 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 " 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意不适:心情不舒畅。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韵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评析】玉溪诗人( 即李商隐), 另有一首七言绝句, 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 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 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 不知由于何故, 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乐游原之名, 我们并不陌生, 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 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 那乐游原, 创建于汉宣帝时, 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 只因地势轩敞, 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自古诗人词客, 善感多思, 而每当登高望远, 送目临风, 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 家国之悲, 身世之感, 古今之情, 人天之思, 往往错综交织, 所怅万千, 殆难名状。一经登上幽州古台, 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 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 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 又何莫不然。可是, 这次他驱车登古原, 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 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 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 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 你看, 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 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 且置不举, 单是玉溪自己, 就
登乐游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