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唐]杜牧《登乐游原》一首诗往往通过诗人的直觉,能够再现一个特定场景,进而深入到诗人的精神世界,表现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精神力量。当我们沿着这条充满神奇文化精神的道路行进时,就会在这些诗句里投射、复制出恒古来今的体验。杜牧的这首《登乐游原》就是一首这样的好诗,但像这样的好诗却许多选本都没有选。难怪顾随先生叹道:“此等诗选者不选,真乃不了解小杜。”一句“长空澹澹孤鸟没”。“长空澹澹”写尽空间的变化。“澹澹”二字妙不可言,既有寂静感又有运动感,与子昂先生的“天地悠悠”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空旷、广袤的澹澹长空之中,孤鸟掩没于此。人的渺茫性、孤独感在这里敞开。二句“万古销沉向此中”紧接着打开时间。空间的一切(人、事、物)都在此中(时间)“销沉”。无论你肉体的优美与力量,还是病痛与衰老,也无论你精神的坚强与崇高,还是软弱与悲凉,都将漂泊于这浩阔的时空长河之中。真有一种充满宇宙悲悯的令人心酸的悲哀感。“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三、四句顾随先生谓之有“深远之诗味”。多少事业,多少荣华富贵都平静地躺在这个“没有树,只有空荡的秋风回旋”之中。于是,人生凄然之极在此升华。诗到此,境界大开,雄浑阔大,默默的“看取”,轻轻的秋风,乃具千钧力,蕴涵着一种在时空变化的差异性中大化山河兴废和人生无常的感觉。记得一位学者说:“时间知觉要靠运动或变化着的物体的前后差异,但时间又反过来成为度量运动的数。这是哪门子怪圈?”“秦时明月汉时关”,时空发生了变化,汉家在时空链条上的差异性呈现出来了。秋风吹来,墓地萧瑟。一切回旋在空荡的秋风之中。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生问题,就是人生是求得彻底满足,还是求得终极意义?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经常出现的一个人生问题。这就是从无到有再到无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演变过程的悲剧轮回。空间的流动,时间的飘逸。正如一桩禅宗公案所说:首座云:“到什么处来?”沙云:“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来。”(《碧岩录》)在时空与行为的生命韵律中,杜牧说:“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李白说:“西
登乐游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