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登乐游原赏析.docx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登乐游原赏析 】是由【lajie】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登乐游原赏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登乐游原赏析
登乐游原原文
作者: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下此诗。
登乐游原译文及注释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非常美妙,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登乐游原赏析二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理想,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心情。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愁闷,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远眺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巡游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缘由。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妙,只惋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情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妙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非常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疼惜光阴的主动意义。
登乐游原赏析
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心情。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绚丽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缘由。“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愁闷,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远眺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唯恐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一直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犹如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故而这句诗许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妙啊!只不过已经快要落下了。”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这种美妙事物即将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个诗人身上,故而晚唐诗人的诗作比起盛唐总少了那种英姿勃发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颓丧、含蓄委曲。犹如本诗,在带入李商隐所处时代之后,本是平凡朴实的语言,却带着一种隐隐的失落感,终归那是中国甚至人类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帝国,其衰败之境怎么可能不让人难过?
不过此诗亦有另外一种解读的角度,在近年来已经得到许多学术界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只是”二字在这里并不是转折的意思,而是一种理性的说明。故而后两句应当翻译为:夕阳无限的美妙啊!因为已经接近了黄昏才能看到啊!笔者考证了很多关于此诗的资料,发觉自明清起先,始终以来对后两句的说明都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关于“只是”二字的用法,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晚唐时期都有“因为”的意思,比如李商隐本人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况且此诗为诗人游玩时一时兴起所做,未必能刻意将“夕阳”这一意象比作晚唐,只不过是当时情于境合、自然而然罢了。而这种说明自然让全诗没有了上种说明的伤感,却有了一种赞美大自然之美景的壮怀之感。虽近黄昏,但是却依旧能感受到美,这种情感主动向上,与之前的说明截然相反。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厚,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珍贵的。
登乐游原鉴赏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时常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生疏,缘由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唯恐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排列,那真是犹如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意,至少是一种安慰—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穷无尽、绚丽辉煌、把大地照射得犹如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宏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羡和沉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惋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会,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原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岸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酷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志向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洁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周汝昌)

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登乐游原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ajie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