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合伙人: 阿里有十八罗汉万通有六君子( 全文) 2013-10-09 09:09:31 来源:中国经营报(北京)有 36人参与分享到 1991 年6月“万通六君子”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 万通前身) 。成立之初,王功权是法人代表、总经理,冯仑和刘军是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则是总经理助理,潘石屹主管财务中心。他们或自少年携手,或因梦想而聚;他们或因事业而牺牲自我,创业路上,你可能体验辛酸、失败与快乐, 也可能见证荒诞、欺骗, 乃至背叛。但中国需要创业精神, 需要合伙人精神。在中国民企发展的 30 多年中, 志同道合的公司合伙人不在少数, 现在, 这些当年的好“基友”有的各奔前程, 例如万通六君子都有了各自很好的发展; 有的仍然共同奋斗在同一战线,如跟着梁稳根一起贩羊的兄弟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仍然在三一效力。联手时风光无限,分手时各奔前程。 30 年民企发展路,他们的经历就如电影主角般跌宕起伏,这就是现实版“中国式合伙人”的离合春秋。下面我们看看 30 多年来知名的中、王强电影《中国合伙人》部分的再现了新东方三剑客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创建新东方的故事, 虽然对此俞敏洪一再否定。但是只要是对新东方的故事稍有了解的人, 便能轻易将电影中黄晓明扮演的成冬青与俞敏洪对号入座: 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 大学期间因结核病休学一年; 身为“移动英语词典”, 发音却无人听懂; 离开学校, 开民办英语培训班; 到处贴小广告做宣传。不过,另外两位主演的原型似乎存在争议。徐小平: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现创“真格”天使投资基金。王强: 1996 年 10 月回国, 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 先后设计并启动了新东方学校的英语基础培训课程、实用英语学院课程以及计算机培训课程。熟识新东方三大佬的人士说,三人因为有创业的革命情谊在,许多冲突是在一方觉得对方应该能理解、支持的情况下, 发生了期待的落差, 导致严重的失落感, 使彼此间的冲突放大、更加难以收拾。一次俞敏洪得知徐小平竟然带领内部教师进行“革命”,反对他的新政,心中愤怒不解, 直接让人把徐小平的办公室占了; 隔日徐小平上班一看, 见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坐着别人, 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是在熟悉双方的人士看来, 徐小平也有私下为俞敏洪化解集体冲突的想法, 并不是单纯为了反对俞敏洪,“他们的事, 反正说不清。”类似的冲突持续进行了四到五年,王强、徐小平以淡出新东方收场。万通六君子:王功权、冯仑、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 1991 年6月,“万通六君子”在海南成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 万通前身) 。成立之初, 王功权是法人代表、总经理, 冯仑和刘军是副董事长,王启富是办公室主任,易小迪则是总经理助理, 潘石屹主管财务中心。在第一次界定合伙人利益关系时,冯仑等人采用的是水泊梁山的模式——“座有序, 利无别”。大家虽然职务有差别,但利益是平均分配的。在当时,董事长的位置并不重要, 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大家一致认为, 王功权当法人代表和总经理比较合适, 于是,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就由王功权担任。冯仑则担任副董事长( 当时董事长职务必须由投资主管单位的人担任) ,王启富、易小迪和刘军担任副总。 1992 年初,潘石屹加入了公司, 最初担任总经理助理兼财务部经理,后来也变成副总。虽然都是副总,但权力并没有办法详细规定,所有事情都要六个人在场讨论。冯仑曾回忆: “这时情况变得比较微妙,最后谁说了算呢? 名片、职务不同,但心理是平等的。后来功权说他是法人代表, 要承担责任, 得他定, 但如果大家不开心, 以后可能就没责任负了, 所以多数时候他会妥协。” 1992 年,通过运作海口“九都别墅”项目, “农高投”赚得了“第一桶金”。此后, “农高投”用这笔钱去操作“莲怡庐”等项目, 不断在海口、三亚炒房炒地。公司经济条件宽裕后, 很多老员工都拥有了“四个一”, 即一套房子、一万块钱存款、一部电话和一部摩托车。在“农高投”成立之初,人员并不多,除去王功权、冯仑等六个“高层”,只有两个员工, 一个是王功权的老婆, 一个是王启富的哥哥, 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谁也没把自己当“干部”。完成原始积累后,公司开始招聘新人,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由于王功权、冯仑等人的座次排得很模糊, 导致六人权力均等, 因而产生了一个问题: 下面的员工自觉不自觉地会“站队”,形成各式各样的派系,导致组织运行效率低下。 1993 年1月 18日,“农高投”增资扩股, 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企业集团, 即万通集团, 主要股东除冯仑、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还有后来加入的潘石屹以及中国华诚财务公司
中国式合伙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