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衣食住行喜看中国变化.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衣食住行喜看中国变化盼小康,我们祖祖辈辈盼了多少代,奔小康,我们风风雨雨奔了多少年,今天,小康生活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日常生活中, 在衣食住行中,我们感受变化, 我们见证变迁……衣: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新中国成立后,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了人民的普遍选择。 50 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最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 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后来, 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 30 年的时间。 60 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 1959 年到 1960 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 21 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 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4 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人士的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成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食: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我的父母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感受颇深:他们结婚时正赶上我国粮食短

衣食住行喜看中国变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fy51856fy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