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课前检测】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试分析其抒情方式及思想情感。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答: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托物言志,借梅花表达自己洁身自好、坚守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课堂实例】 2.( 2003 江苏,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1 )前三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题目有改动) 答:借古讽今、对比、用典;抒发了人事沧桑、六朝兴废、自然永恒的感慨。(2)“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者是怎样写“思念妻子儿女”的? 答:对方落笔,侧面烘托;联想和想象。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巩固训练】 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了什么手法,试作分析。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 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问:后两句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动静结合,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6. 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达技巧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答: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 阅读下面一首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答: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衾枕冷”来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折竹声”来写,是听觉。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问:颔联写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 答: ⑴借景抒情,借子规、月等意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 ⑵虚实结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2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