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课时青春期------- 成长的季节一、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认识和正确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空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正确对待异性间的友谊。二、教学重点:青春期标志特征及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三、教学内容: 青春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字眼,在青春期会发生很多动人的故事,到处是讴歌青春的诗篇,到处是赞美青春的词句,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难怪人们称之为“花季”。那么,什么是青春期呢?它的标志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将探讨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学习《青春期:成长的季节》。四、结合明确内容提出思考题。 1 .什么是青春期? 2 .概括说出青春期的标志和特征。 3 .人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上讲有哪些变化?在心理上将有哪些变化? 4 .你常在梦中惊醒吗?这是什么原因促成了? 5 .我校原二年级学生刘xx、季xx离家出走的事,从青春期学方面分析,你是怎样看待的? 五、学生讨论思考上述问题,教师桌间巡视指导,教师启发点拨。六、教师精讲并明确: 1. 青春期, 是人生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在我国, 青春期一般从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 是一个人在身体发育成熟之前的一个突变时期。 2. 青春期的开始以第二性征的出现为标志,以性器官的完全成熟为结束。 3. 青春期以其生理的迅速发育及心理的急剧变化为特征。 4. 生理变化: A身体外形的改变 B内脏机能的健全 C性生理发育的成熟 5. 心理变化 A认识能力 B情感 C社会性 D性心理 6. 关于“从梦中惊醒”的现象应从内脏机能变化方面解释。 7. 由于刘XX 、季XX 在家都受家长的宠爱, 在学校因淘气, 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除此以外,他俩的出走没有其它原因,因此应从感情发展方面分析他俩的心理变化。总结: 青春期, 虽然是漫长人生旅途中短暂的一瞬, 但它却促成了人们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形成了各种内心的矛盾冲突,对此,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它,认识它、把握它, 抓住这人生成长的季节, 潇洒轻松地走过这段青春的岁月, 奏系响一曲饱满和谐的生命之歌。第2 课时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从而做好心理准备, 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知识储备形成健康心态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过程: 活动一: 回顾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若干年来的变化, 并试图了解产生该变化的原因。学生给出的调查结论可能有: 身高增加了, 体重增加了, 喉结有了, 长了小胡子, 变声了……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活动二:归纳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 12- 23 岁。活动三:归纳总结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1、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原因: 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 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 促使骨骼尤其是下肢骨细胞分裂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的重量增加, 故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2 、心输出量、肺活量、脑容量增大。 3 、性器官迅速发育:女:月经;男:遗精。 4 、第二性征出现。它的出现是靠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男:喉结突起,嗓音变粗,发音低气,固声带长而宽,出现小胡须,阴毛、腋毛相继出现。女:嗓音高而尖,声带比男孩长,乳腺发育,骨盆宽大,臂部增宽变圆。小结: 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突飞猛进的阶段, 是性成熟期, 是决定一生的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于身体上的变化, 我们不要大惊小怪, 在思想上要充分准备, 迎接人生的这个重要阶段。第3 课时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并对照自身的心理发育阶段, 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说明,使学生能顺利地度过人生心理发育这一黄金时期。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回顾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进而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 是否发现自己这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七嘴八舌,经充分思虑后,说出自己的心理变化及感受,教师适时地加以小结。如:自己和父母之间不再像以前那样融洽了,顶撞父母的事逐渐多了,不少人在这里开始写日记, 对《日记》倾诉自己的感受,他们不允许任何人接近自己的日记。活动二: 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 每组派代表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及时小结。 1 、少年朋友在身高上迅速接近成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向他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他们自己意识到不是小孩, 于是要求父母用对待成人的态度来对待他们, 而这种成人感, 其实只是他们对自身的一种成熟的看法, 而做父母的此时最担心的也正是孩子这种貌似成熟实则不成熟的现象, 父母还会象对待孩子一样地对待这些小大人, 这样, 两代人之间难免要产生分歧。 2 、孩子成人感的产生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离心力增强,他们要求在处理事情时处于与父母同等的地位
青春期心理教育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