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将的历史渊源“麻将牌”又名麻雀牌( 编者:又名“马吊”) ,简称“雀牌”。它是一种四个人参加的游戏, 麻将的前身是唐代“叶子格戏”相传是唐代名僧一行为太宗所制, 表示唐朝可传二十代。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讲, 叶子格就是骰子格,因“以叶子写之”而得名。唐代的达官贵人在宴聚时, 都要玩“叶子格戏”此风一直延续到五代。到了明朝, 相传一个名叫万饼条的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今天的“麻将牌”,以自己名字的三个字“万、饼、条”为3 种基础花色,称为:万子牌(万) 、筒子牌(饼) 、条子牌(索)三种,每种从“一”到“九”各4张, 共计二十七种 108 张牌。又加上“东、南、西、北、中、发、白”字牌各 4 张,共计七种 28 张牌。总共 136 张牌,这也就我们平时说的“素麻将”。二、随着历史的发展, 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 同时也在欧洲和美洲出现。日本麻将牌游戏的方式系统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只不过其中的记番方法的称谓有所变化罢了。例如: 国内的“一条龙”日本称为“一气连通”;“门前清”进化为“立直”等( 所谓的“番”只是一些特点比较突出的花样牌的计算单位, 并没有翻一翻的含义)。和我们平时玩的麻将不同, 电子游戏里日式麻将的胡牌方法多为不允许直接推倒胡(屁胡) ,所以必须做出一些有番的牌,符合相应的条件才可以,可是不少玩友对日式麻将的计算方法不太了解, 以至于看似可以胡的牌电脑却不允许。下面我就将日本麻将的番牌的称谓, 做出相应的解释。 1. 吃牌(チ-) 2. 碰牌(ボソ) 3. 杠牌(カソ) 4. 听牌(リ- チ) 5. 胡牌(ロソ) 6. 自摸(ツモ) 7. 宝牌(ドラ) A :普通番牌难易度:以“★”表示, “★”越多难度越大(实战状态) 1. 立直(リ-チ) :凡手牌 13 张不吃不碰,构成“门前清”的竖牌,可宣布立直,立直后不能吃碰及换牌,直至食胡。★ 2. 立直一发:报听(リ- チ)后对方打出的第 1 张牌即被自己食胡,或报听后(リ-チ) 自己摸到的第 1 张牌即告胡牌。★★ 3.“W”立直:配牌后自己打出第 1 张牌时即告听,也叫“天听”“双重立直”。★★★☆注: 双立直即“ double 立直”, 由于日本人读做“ DABURU ”, 于那个英文字母发音一样, 而简写成“W”,在电子基盘中,由于字体问题,看起来象希腊字母“ω”。 4. 平和:由3 组顺子和 2 面听的搭子形成的听牌形式, 另外一对将牌不能为役牌, 且必需门前清。★ 5. 断么九:所胡牌中没有么九牌和字牌。★ 6. 役牌: 所胡牌中至少有 1副“中、发、白”的刻子, 或有 1 副本门风的刻子。例:“南场”时手中有 3个“南”★ 7. 自摸:“门前清”状态下,自己摸到所胡的牌。(立直与否均可) ☆ 8. ドラ:ドラ牌就是牌墙上翻开亮出的那张牌的下一张,所胡牌中有几个“ドラ”牌, 最后算分时就加几番。(“ドラ牌”只是增加分数并不是什么牌都可以代替的意思) 。例如: 有一把牌,牌墙上翻开亮着的牌是“么鸡”那么“二条”就是这把牌的“ドラ”;如果牌墙上翻出的是“西”那么“北”就是“ドラ”。☆ 9. 一盃口(一色二顺) :所胡牌中有同色同数的两副顺子。★★ 10. 二盃口(二色二顺) :所胡牌中有 2 个同色同数的两副顺子。(实际上牌面已经构成七对子
麻将玩法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