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相传孔子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年间的 305 首诗,它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西汉时始称《诗经》, “五经”之一。? 1 、内容分为“风”—— 15 国风,各地歌谣、?“雅”(宫廷乐歌)、“颂”(祭祀歌舞) 2、表现手法赋、比、兴。其中我们学过的? 3 、《关雎》,选自选自《诗经周南》; 《蒹葭》《诗经秦风》,都属于《诗经》“风”的部分。《蒹葭》?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 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关雎》?这首诗通过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并为姑娘的勤劳、美貌和娴静而动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 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过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诗经的首篇,更加表明了关雎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起兴?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 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 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二、《论语》, 春秋,孔子及弟子言行,语录体;共 20 篇;儒家经典; “仁”为核心; “四书”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内容: ?1、求知求学态度——教诲子路(仲由)“知之为知之…是知(智)也”《为政》?“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学而》)“三人行”(《述而》) ?2、学习方法——“温故知新”《为政》“学而时习之”(《学而》)“学思结合”(《为政》)。?3、修身立德——?“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曾子“三省其身”(《学而》) 曾子“仁以为己任…任重道远,死而后已”(《泰伯》) ?“岁寒知松柏”(《子罕》)子贡问一言“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见贤思齐”(《里仁》) ?二、《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时鲁人左丘明所作。编年体(以孔子著编年体史书《春秋》为本而作),是一部史学著和文学名著。?《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公元前 684 年,齐鲁长勺之战,弱鲁胜强齐。人物:鲁庄公、曹刿。《左传》——《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 684 年鲁国与齐国在长勺的一场战争。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做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同时也写出了鲁庄公的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孟子》,战国邹人孟子著;孟子——名轲,战国。孟子言论及政治主张(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语录体, “仁政”;儒家经典, 7篇传世;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战国策》简称《国策》; 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属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家们的言行,长于议论叙事,善于描绘人物。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有文学价值。(成语: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善从生活小事思索国家大事,以小见大;不偏听身边人夸赞之词;善于委婉暗示、巧语比喻,指谏君王“王之蔽甚矣”;齐威王善于纳谏,勇于改过,广开言路,使四国朝齐,齐国强盛,战胜于朝廷。?《唐睢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四》安陵为魏属国, 安陵国君、唐雎,又名《唐雎为安陵君劫秦王》。
作家作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