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教案
一、课题:
歌曲《北方的星》演唱
二、教学目的:
训练学生正确的运用气息,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学习训练假声技术,逐步拓宽音域,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指导
四、教学重点:
1、练声时中声区声音要用气息支持,要建立假声概念,以达到稳定的流畅自如的中声区。
2、演唱时要在气息的支持下,软腭上抬,喉头下放,使声音过渡到头腔的最佳位置。
3、《北方的星》演唱要注意吐字发音、真假声运用,歌曲风格。
五、教学过程:
l、发声练习:
谱例:
5 4 | 3 2 | 1 -||
1 2 | 3 4 | 5 4 | 3 2 | 1-||
运用u(喔)、ou(欧)、yi(依)、ma(吗)分别代入a、b练习,并示范。
要求:发声练习时,要注意始终保持住膈肌和两肋的张力,使每个音都搭在气息的支点上,并要唱的均匀,要做到、声音连贯、圆润统一。
歌曲介绍及演唱要求
格林卡作曲
格林卡(1804—1857)出生于俄罗斯西部一个庄园主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十一岁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家乡农奴乐队经常演奏的俄罗斯民歌和民间音乐给了他很深的影响。后来与诗人普希金的交往对他的思想也有不小影响,在他以后的创作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的民主倾向和深刻的人民性就是这种影响的反映。1930年之后,他先后去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地学习,多方面深入地研究意大利等国的古典音乐、歌剧等,涉猎了意大利的戏剧和美术,提高了写作技巧。1834年回国后,创作了俄国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歌剧《伊凡·苏萨宁》,和根据普希金的同名民间叙事诗而作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48年在华沙创作了一部对俄罗斯交响乐具有深远影响的交响幻想曲《卡玛琳斯卡娅》。同时还写了许多管弦乐作品,钢琴曲和卓越的抒情歌曲。
格林卡一生致力于音乐的民族化,他的作品完全植根于俄罗斯民族音乐,从民间
声乐课教案1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