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乐
课
教
案
一、教学对象:音乐专业二年级学生
二、教具:钢琴
三、教学内容:
(一)练声曲:
(1)2/4 5 4 | 3 2 | 1—||
m
mi
(2)2/4 1 2 3 4 | 5 4 3 2 |1—||
i ia i
(二)歌曲《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四、教学目的
(1)通过哼鸣练习,使学生找到声音统一的高位置感,并能在歌曲演唱实践中将这种感觉加以巩固。
(2)掌握i和a两个母音的发声要点。
(3)通过练声曲的练习,增强学生独立完整演唱歌曲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练声教学部分
1、哼鸣练习
2/4 5 4 | 3 2 | 1 —||
m
mi
哼鸣练习又称作“闭口哼唱”,它是闭着嘴唇只哼音调而不唱歌词的一种歌唱方式,发声时口不张开把“m”音加以延长。它的目的及作用是:调节声音位置,发展声音共鸣,增加声音的灵活性,使声带得到休息。
练声要求:(1)身体自然站立,胸腔半抬起,两肩放松,吸进适量的气息。哼唱时身体一定要保持吸气时这种姿势。
(2)嘴唇松闭,舌头自然平放,舌尖轻靠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腭呈积极的歌唱状态。上下牙略微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应感觉到声音是集中在鼻腔顶端,眉眼的后上方。不论音的高低如何变化,声音的感觉位置都要保持在这样的高度。
(4)哼唱时,鼻、齿、唇可以感觉到轻微的颤动,用较慢速,音与音的连接要非常连贯、自然,气的流出对声音的支持应均匀、连贯。
(5)在与母音结合起来,把口逐渐张开时,发声要自然而不费力,口张开时,声音的位置感觉要保持哼唱时的高度,防止口一张开声音位置就掉下来了。
2、连音练习
2/4 1 2 3 4 | 5 4 3 2 | 1 —||
i ia i
这是一条由掩盖的母音(i)过渡到开放的母音(io)的练稳,开始唱时,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应缓慢地进行,以便新母音形成时,可以保持声音的顺畅自然。
练声要求:(1)“衣”音的位置较其他母音为高。这对于发展过渡音很重要。一个人唱“衣”音时,舌头在口腔内拱得高,舌头与上腭之间的空隙最窄,嘴只是略微张开,这样,音往上升时,实际上驱使音波触及共鸣器官上方较软的部分,一种柔和掩盖的声音效果便得以产生,又不至于过多用力在声带部分。(2)唱过渡音时舌头要放低,‘缓慢放松。必须把新的母音(io)安排在恰当的位置,每一个新母音和前一个母音一样,声音是在同样的位置上发出来的。
(3)尽量考虑在哼鸣的位置去唱出每一个母音,而且为了声音进行的轻巧方便,“衣”母音千万不能唱得胸声过重。
3、快速音阶练习
2/4 1234 5671 | 2176 5432 | 1 —||
mi ma mi
音阶练习是声乐教学中的基础练习曲之一,对于发展学生音准的准确性、声音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气息的弹性支持有很大的帮助,同时,
声乐课教案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