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解剖新闻寻租.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新闻寻租概念辨析新闻寻租来源于经济学、政治学的权利寻租这一概念, 在此是指媒介组织机构利用掌握的新闻报道权利, 为自身谋取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目前讨论较多的是商业方面的寻租现象。主要表现有: ①主动讹诈: 为了经济利益,主动对商业机构进行要挟。②以话语权换广告费: 为了得到当事方的巨额广告费,而压下了对其不利的报道,更有甚者,为了广告费而在对方的授意下进行不实报道。③“卖刊号”: 中国,办报纸要有刊号,刊号却又十分难办,要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还要层层审批,而且现在原则上不再批刊号了。在这种情况下,刊号就显得奇货可居。④许多者站或者工作站: 这种记者站或工作站, 主办方只提供所谓的手续, 这手续无非是一些文件、几张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以及" 如果有人打电话, 报社会有这个人" 的照应。至于经费则一分不给, 反而要给主办方交一笔数目可观的管理费。维持记者站或工作者的费用,就只能靠四处敲诈勒索了。⑤“封口费”: 即媒介采访到商业机构的一些不利的新闻后,商业机构通过给予媒介机构一定的经济补偿来要求信息的不发布。 2 新闻寻租溯源第一时期,正面宣传或软文。 1980 年代开始,媒体由政府包办的直属单位“转型”为企业化运作的事业单位。由于原有党报体制未有应对行业寻租的制度设计, 记者通过“正面宣传”获得物资或现金回报的现象较为普遍。至 1980 年代末, 一种介乎新闻报道与广告推销之间的“软文”出现。这可谓“有偿新闻”的早期形式,至今仍有市场。第二时期, “红包”与“车马费”的盛行。进入 90 年代, 记者出席新闻发布会拿“红包”成为主流, 先由新闻率先开放的娱乐体育开始,进而是产业经济,甚至到时事政治。大量采编人员流入公关公司加剧了这一形式, 如今此类灰色收入已构成大部分记者收入的一部分。第三时期,即 1990 年代末开始,报刊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以揭黑实现新闻寻租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山西“封口费”一事, 足以佐证这一态势的恶劣与严重。时至今日, 相当一部分地方记者打着新闻报道乃至舆论监督的旗号, 巧取甚至勒索钱财, 导致个人道德品质、法制底线与新闻职业角色的严重异化。第四时期,网络转播权寻租新态。有别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体, 中国独有的门户网站利用其对新闻二次传播的垄断地位,实现第二次新闻寻租,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闻腐败新态。在“三鹿毒奶粉”事件中, 搜索引擎行业暴露出的肮脏一幕, 更向外界发出了一个可怕的信号: 占据垄断地位的搜索引擎, 其独立性和公正性在商业力量的围剿中已显得苍白无力。在 2008 年9月, 有网民将三鹿集团的一个内部文件上传到论坛, 称该公司计划投放 300 万元,寻求百度协助屏蔽关于三鹿集团的一切负面新闻。 9月 13 日出版的《 21 世纪经济报道》, 以三鹿“真假公关战”为题报道了三鹿危机公关与百度之间的瓜葛。记者用网上广为流传的热帖标题“三鹿,在小朋友的生命健康面前请不要表演”作为关键词搜索, 9月12 日下午: google 显示 11400 篇, 而百度仅能显示 11篇。9月 13 日上午: google 显示 1180 0 篇,百度仅 54 篇。实际上, 网络传播权的新闻寻租并不止于此。一名面向中产阶级的财经门户网站的副总告诉笔者, 他们经常利用负面新闻与所涉企业直接洽谈

解剖新闻寻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fg8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