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文档.
处处有教育 处处皆课程
——首山镇第二小学幸福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渡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而按照马斯洛的人本哲学理论,拥有幸福人生是人人追求的最高目标。人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将幸福作为底色赋予给孩子时,将决定着孩子今后人生的幸福走向。作为学校,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当下的幸福生活,通过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这是我们对“幸福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好诠释。
一、指导思想
我校幸福教育课程设置遵循以生命为中心的课程观,强调儿童本位,遵循学生身心开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开展和科学技术开展的要求,开发了“体艺熏陶、张扬个性、意趣洋洋,一体多层〞的幸福课程。建设了以国家课程架构为主体,学科拓展课程,学校特色课程,校园节日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为多层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未来的开展种下幸福的种子。
二、课程愿景
.
实用文档.
1、学校办学理念——创幸福教育,做最好自己
幸福教育的核心词——健康:健康是人生幸福的的第一财富
快乐:快乐是实现幸福的最正确途径。
尝试:尝试方能成功,方能牵手幸福。
合作:合作才能共赢,才能获得幸福。
创新:创新推动开展,成长践行幸福。
奉献:奉献与幸福结伴,给予与收获同行。
2、课程愿景
与学生一起在幸福的环境中习得悟性,修得品性,获得灵性。灵性—课程设置与实施满足学生自由成长,健康快乐的需求。
悟性—在课程学习中尝试合作,收获痛彻成长的经历。
品性—通过课程学习创新奉献,获得为人的优秀品质。
三、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培养幸福学生,成就幸福教师,构建幸福校园。
1、通过学科拓展课程〔10%学科实践〕、学校特色课程〔多彩社团〕、校园节日课程〔主题活动〕、社会实践课程〔研学旅行〕等几个方面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发现感受幸福的能力、创造幸福的能力,享受幸福的能力,提高学生成长的幸福指数。
.
实用文档.
2、为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开展铺设道路,让教师成为幸福的创造者、研究者、播种者,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3、使学校形成全面、立体、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幸福充满校园。
四、课程框架
基于学校的现状,从细处入手,以课程建设为立足点,努力让每一个细节都能指向“幸福〞这一终极目标。基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准备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1〕以“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根底性课程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2〕以10%学科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的拓展性课程使学生成为探索生活者。〔3〕以多彩社团和主题活动的开展性课程使学生成为快乐游戏者。
课程结构
总课程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效果
根底性课程
国家教材课程
整体教学,帮助学生达成需要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根本能力。
让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
实用文档.
拓展性课程
学科拓展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
分类帮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并帮助学生实施和拓展他们的技能,探索新的兴趣和才能。
让学生成为探索生活者
开展性课程
学校特色课程
校园节日课程
多元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开展的需要,帮助有天分的学生成长。
让学生成为快乐旅游者
处处有教育处处皆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