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公民社会公民治理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公民社会、公民治理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基于深圳社工与义工联动治理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析
董秀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 年第1 期
来源日期:2009—6—3
本站发布时间:2009—6-3 0:39:00
阅读量:617次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市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探求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是城市治理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更需要积极探求适合深圳社会发展的城市治理模式。研究深圳市社工义工联动治理模式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社会的持续良性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公民社会;社区治理;社工;义工
一、问题的提出
 在美国学者Richard·C·Box看来,21世纪将是一个以公民治理为中心和主导的时代[1](P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公民社会与治理理论应运而生。治理理论被视为一种关于政府与公民共治的价值追求。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公民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公民治理、社区治理等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尤其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沿海城市如深圳、上海等城市,社区治理逐渐成为城市建构公民社会的主要治理模式,以致人们用
“社工时代”来描述这个新的治理模式。
  对于这个新的治理模式,尽管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什么是公民社会,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治理理论是否弱化了主权国家在治理中的作用等并没有形成共识。就我国而言,对于公民社会、公民治理这样的舶来品,在当今中国公共治理语境下,如何使之本土化,并适应中的增长;如何配置城市社区治理的权力和资源的关系;如何规范城市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各个治理主体的权力与义务;如何处理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与外部主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均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实践上也表现出不同的治理形式。厘清上述问题的前提是对治理理论、公民社会做历史逻辑分析,以奠定探求我国城市公民治理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深圳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公民社会日益成熟。深圳在借鉴国内外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及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趋势,使得探索适合深圳市情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成为政府、社会与学者思考的重要课题。如何在厘清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深圳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也成为深圳城市社区治理的当务之急。
  二、公民治理、公民社会的理论分析
  英文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行政学和管理学家赋予“治理”以新的含义,其涵盖范围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行政意义,而且也与“统治”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少的统治,更多的治理(lessgovernment,moregovernance)”成为治理理论的标签。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也包括各种同意或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按照哈耶克的说法,第三部门或第三领域常常能够,而且也应当能够以更为有效的方式为我们提供大多数我们在当下仍然以为必需由政府提供的服务[

公民社会公民治理与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oyaonulifacai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