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漫步三苏故里”说课.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漫步三苏故里”说课
“漫步三苏故里”是我们学校的校级课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应用研究”课题组在初中一年级开展的一次跨越班级的大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眉山电视台对此次活动作了报道。
一、策划阶段
策划缘起:客观原因,是王光龙教授高瞻远瞩的建议。我们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语文学习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课题的子课题“语文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2003年由我策划主持了专题“追寻苏轼的足迹”;虽然2003年10月其录像课获总课题组一等奖,2004年5月其课件获全国中语会的一等奖,但是那次活动留下了许多遗憾。结题鉴定时,总课题组长王光龙教授说,这个录像课就像“璞玉”,若经过雕琢打磨就更好了。主观原因,是我对苏轼高山仰止的情怀。特别是我和市教科所李松老师共同主编了眉山市地方教材《三苏诗文选》之后。
或许有人会问,“漫步三苏故里”与“追寻苏轼的足迹”相比,是简单的重复吗?
不是。
策划目标:超越“追寻苏轼的足迹”。
策划理念:开发本地的“人文”课程资源,即立足三苏故里,开发三苏文化,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和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贡献一堂卓有特色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实施阶段

2006年1月1日至3月10日,主要工作:发出倡导、搜集图书和寒假读书,这一阶段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开展寒假“走近三苏读书活动”的图书资料哪里来?
放寒假前2周,7个班级的374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督促下积极行动起来搜集图书资料。要求每一个4人学习小组搜集一种有关三苏的书籍资料,并进行检查评比。另外,寒假期间至少阅读一种有关“三苏”的图书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并进行检查评比。

2006年3月10日至4月16日,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1)组建兴趣小组
根据学生自己的申请,学习小组、语文科代表的推荐,搜集图书、寒假阅读的表现,并且考虑学生特长等因素来确定人选,其中每个兴趣小组确定2名学生主持人。进入初中以来,每个班级开展以学生主持人为中心的作文交流活动不少于10次,其佼佼者大多被选为兴趣小组的主持人。他们是之后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召集人、负责人,也是成果展示当天的中心人物。以老师任教班级为单位3月9日组建了4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12人,组成了48人的
“漫步三苏故里”兴趣活动组。之后的学习活动他们是主要的参与者。
兴趣小组如何开展学习活动?时间:功课学习之余;地点:学校或家里。兴趣小组同学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而且随时随地开展讨论,或者带着问题与老师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特点。小组策划指导老师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间入,但老师那只如影随形的手要适时地给学生点拨。
(2)确定小组主题:依次为三苏祠(苏轼姊弟小时候)、苏坟山(苏轼父母)、中岩寺(苏轼爱情、婚姻)和连鳌山(苏轼书法、绘画)。
(3)重新搜集资料。
(4)整理选择资料:如第一组同学选择《对对子》还是《诗句加字》,就有争议,经过讨论,决定使用后者。因为前者表现苏轼小时候的聪慧,而后者却表现苏洵对儿女的教育。第二组是否使用《名二子说》,采用原文诵读鉴赏或者采用短剧也引起了争议,结果《名二子说》没被采用。
(5)加工处理资

“漫步三苏故里”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10-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