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天修炼法 (秘传口诀+亲身体会+详细法程) 内丹修炼有两个大的阶段层次,第一层次是自家身心中神气相合( 这里涉及到一个修持原理的问题。《灵宝毕法》曰: “大道无形,视听不可以见闻;大道无名,度数不可以筹算。资道生形,因形立名,名之大者,天地也。天得乾道而积气以覆于下,地得坤道而托质以载于上,覆载之间,上下相去八万四千里。气质不能相交,天以乾索坤而还于地中,其阳负阴而上升;地以坤索乾而还于天中,其阴抱阳而下降,一升一降运于道,所以天地长久。”“人同天地,以心比天,以肾比地,肝为阳位,肺为阴位。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其天地覆载之间比也。气比阳而液比阴。子午之时,比夏至、 1 冬至之节;卯酉之时,比春分、秋分之节。以一日比一年。以一日用八卦,时比八节,子时肾中气生,卯时气到肝,肝为阳,其气旺,阳升以入阳位,春分之比也,午时气到心,积气生液,夏至阳升到天而阴生之比也;午时心中液生,酉时液到肺,肺为阴,其液盛,阴降以入阴位,秋分之比也,子时液到肾,积液生气, 冬至阴降到地而阳生之比也。周而复始,日月循环,无损无亏,自可延年。”欲识大道,当取法于天地。) ,此结之丹为玉液之丹、小丹,被指为百日筑基所完成的功夫。成此功夫可长生不老为人仙。第二层次是以玉液之丹采摄宇宙自然本元之炁,此炁即外药外丹,经与玉液之丹合炼而成金液之丹,即服食大丹。此被指为百日筑基后七日采大药及十月怀胎的功夫。大丹即圣胎之胚,经结胎十月,圣胎成熟,即元神化为阳神,再经过三年哺乳养婴的调训,便 2 可成为纵横自在的仙真。第一章 安炉立鼎扎道基 一般而言, “炉”指下丹田所处的部位,并以下丹田为中心,是烧炼“矿物”的地方。这里的“矿物”就是指身体内后天一切营养的精华,统而言之为后天之精。这些精凝聚到最高层次,就会归于肾位,成为具有生命激素和生命信息的阴精。它是由涕、泪、津、汗、血、髓等敛聚后生成的精华。此凝聚之阴精必置于“炉”中炼化为气而成药,方有大用。“鼎”指上丹田,即脑中泥丸宫。以脑部为整个的“鼎”区,以泥丸宫为“鼎”的中心。“鼎”是后天阴神所居之所。“炉”中之精炼化为先天真阳之气( 以及从宇宙中招摄的元气,但此时外来之气还较少),将此真阳之气沿督脉搬运上到“鼎” 3 中,与阴神交合,以阳化阴。久之,阴神之阴被阳气所化,阴神化为阳神,初以气言为“丹”, 久以神言为“胎”。当气皆化神, “圣胎”圆满, 便能阳神出壳,身外有身,天仙成也。第一步所讲的安炉立鼎实际上只是指身体的外形、呼吸、意念而言,它是打坐之初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主要包括心态调节、坐姿调整、意念呼吸等身体状态调节等,通过这些调节,达到身心安泰、心平气和的目的。如果身体有病、心情烦躁,那么就不能直接进入虚空静定的状态,所以也就进入不了功态,因此必须要先进行安炉立鼎的工作。安炉立鼎是每一次打坐前都必须做的事情,它是修炼的基础性工作,无论功夫深浅,均不可随意对待它。一、心态调节 “圣凡之别,一敬一肆,一克一罔而已。”所有修行人都必须极端注意的一点是:大道修 4 炼是一项庄严神圣而认真的事情,绝不是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所以心存不敬、一念放肆、信之不笃、行之不勤、修之不真者,必终身不可入道。黄元吉先生在《乐育堂语录》的开篇即讲:“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跟,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纵不能造其巔, 亦不至半途而废,为不足轻重之人。”好一个“不做到极处不休”( 本人认为,“不做到极处不休”可以做三层意思解:一是就整个人生的修炼过程而言,要立大志、发大愿;二是就每一次练功的时间而言,不能坐一会就下座,要进行饱和性练功,勇猛精进;三是就每一次练功的质量而言,也是一定要让自己的功夫状态进入空明态,也就是进入玄关,确保自己的练功每练一次有一次的进展。)!!实际上,自古以来,少年入道,至老死无成者,除了一些人不得真诀 5 之外,与其不信、不行、不勤等有直接关系。二、坐姿调整 一般来说,打坐时对身体的要领不外:全身放松,松肩坠肘,脊柱中正,含胸拔背,收腹竖腰;头微低,齿微扣,唇轻合,眼平视; 舌舐上腭( 舌尖轻轻上卷,顶于上腭的凹窝处。此法做得好,就好像口中含了一颗糖似的) ,下颔微收,头如悬物。脚成单盘、双盘、散盘均可。双手掐诀,久则由其自然。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循序渐进、慢慢深化。对于打坐中出现的形体问题,一是不能急躁,二是不能松懈。随着练功的深化,打坐时人的整个身体, 以空而论,就像一个充满气的气球;以整而论, 就像一个装满水的皮囊,动一处而全体俱荡。至此才算形调之至妙,不调而调时也。检验坐姿是否正确的方法是:将头顶百会穴向上的天空视为有一根垂直线相连,以百会穴为垂直中 6 心轻晃身体向左右摆动,看整体匀称感强不强, 如果整体匀称感强,就说明坐的十分正确,否则就需要加以调整。三
小周天修炼法(秘传口诀+亲身体会+详细法程).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