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摘要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第一部分 概述
2020/11/3
*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1817年,首次报道。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有关。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0/11/3
*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述,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2%。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00万。
2020/11/3
*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第二部分 病因
2020/11/3
*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彻底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2020/11/3
*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一、年龄老化 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0岁以前极少发病,60岁以上发病明显增多,提示年龄老化与发病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纹状体内多巴胺递质水平逐渐下降,纹状体的D1及D2受体逐年减少,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脱羧酶活力亦减低。当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减少50%以上,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含量减少80%以上,临床上才会出现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症状。正常神经系统老化并不会达到这一水平,故年龄老化只是帕金森病发病的一个促发因素。
2020/11/3
*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二、环境因素 近年来发现海洛因成瘾者、或给灵长类动物注射杜冷丁类衍生物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可选择性的破坏黑质,而不破坏蓝斑,出现类似PD的症状。MPTP本身并无毒性,但MPTP经B型单胺氧化酶氧化代谢生成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具有神经毒性。MPP+对神经黑色素有高度亲和力,攻击黑质的黑色素神经元,使之发生慢性进展的变性。此外,长期接触锰尘、CO中毒等也可引起PD的症状。Parkinson-痴呆综合征或Parkinson-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痴呆综合征在日本关岛地区发病率高,其病因不明。PD与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关系仍需进行深入的探讨。
2020/11/3
*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三、遗传因素 PD在一些家族中呈聚集现象。有的学者报道约15%的PD患者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低。也有的研究认为符合多基因遗传。
2020/11/3
*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第三部分 病理
2020/11/3
*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十五分。
帕金森病摘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