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科
历史
年 级
初一
教学形式
讨论、指导
教 师
雒晓霞
单 位
新乡市第22中学
课题名称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所授课的班级是我校初一年级的新生,学生知识面宽,思维活跃。但是历史对于他们来说,毕竟是一门全新接触的课程,对于历史课程的思维方法等,学生还很欠缺。另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仍然主要处于感性思维,具象思维的阶段。
鉴于以上的学情,我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给学生提供大量鲜活的图片,文物照片,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具体的文物,自己去还原这段历史的原貌,而当这些原貌被还原出来之后,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得以实现和突破。
最后一个两大遗址的比较,老师也并没有直接要求大家来进行比较,而是先给出一个表格,让大家填写两大遗址的一些基本要点,当这些基本要点列举出来之后,两者的异同点也就非常容易得出了。
总之,老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注重教会学生思维方法,给学生搭梯子,让学生自己顺着梯子向上爬,达到需要的高度和目标。而不是老师强制地将学生生拉硬拽到这样的高度。
2、重难点突破方法及策略:
对于河姆渡、半坡遗址的农耕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几幅劳动工具、农作物、陶器的图片,看图学史,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这些文物中蕴藏的历史信息,还原农耕生活的原貌;
对于房屋特点及其生活环境的关系,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两个遗址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对于这一点,并不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气象资料图片,自己得出结论;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何居住得舒适,学生发挥想象后,再揭晓答案,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房屋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点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的方法。
: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题前检测
1、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是 ,距今约 年,位于今天的 省境内。原始居民从事 ,使用磨制石器(即新石器)等;最早种植 ,家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住在__________的房子里。
2、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是 ,距今约 年,位于今天的 省境内;原始居民广泛使用 石器(即新石器),种植 、麻和蔬菜,用 纺织麻布,饲养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家畜和家禽;制作彩陶;居民住在的__________房子里。
3、大汶口遗址位于______省,距今_________年,其后期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
二、问题探究
河姆渡遗址
1、引
教学设计(雒晓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