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探讨——以兰州市为例.pdf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 卷# 第! 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 % & ’! " # ( % ’! ! ) ) * 年! 月+ % , - . / & % 0 1 - 2 3 4 / . 3 5 6 7 % , - 8 6 7 / . 3 9 . : 2 - % . ; 6 . < = 6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A * B( ! ) ) * ) ) ! @ ) ! ! @ ) A 城市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探讨———以兰州市为例! 吴晓英, 李# 丁, 王翠云, 陈兴鹏(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 * ? ) ) ) ) ) # # 提# 要: 从生态学的观点, 将兰州市看作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 进而采用生态综合指数法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综合指数为) ’? " ! , 生态化程度较低但接近生态化程度一般的值, 多层次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兰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处于评价等级的第四级, 即“较差”水平, 但有向“一般“水平发展的趋势, 两种方法基本一致。针对这种生态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提出了: 兰州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协调度、建设的对策。关键词: 生态城市; 生态综合指数法; 兰州市中图分类号: = ! C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1 当前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并且向多方面渗透。城市已由追求单纯静止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取向与更新的全面的生态化。生态城市的建设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 代表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这既是世界各国为了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谋求全球、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结果, 也是人类在获得改造世界的巨大能力的同时, 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建立理想的人居环境的结果。因此探讨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就成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之一。" 研究区域选择与概况" ’" 研究区域选择生态城市的“城市”已不是一般概念的城市, 而是以一定的区域为条件的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体, 是人、自然与城市社会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城市。因此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范围, 不应只包含城市中心区, 因为城市中心区只突出了经济、社会的内涵。另外, 生态城市所研究的地域, 从地理空间上看已不是“城市市”, 而是“区域市”, 生态城市强调城与乡的空间融合以及大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针对兰州市的实际情况, 本人认为, 兰州市生态城市的建设范围包括了市内五区( 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古区) 、以及榆中、永登、皋兰三个市辖县。" ’! 研究区域概况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介于北纬? A D ? E F ! ) G —? * D ) * F ) * G , 东经" ) ! D ? A F A B G —" ) E D ? E F ! C G 之间。本区地形地貌破碎, 局地气候差异明显, 生态环境脆弱。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 气候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 降水较少, 年降水量约为 E ) ) — H ) ) ; ; ; 日照充足, 热量比较丰富; 蒸发量大, 气候干燥,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当地气候还具有从季风

城市综合生态质量评价探讨——以兰州市为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j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