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小编整理]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开篇便是一个低沉厚重的声音,深情吟读着毛主席的《七律·长征》。那略显古朴的音语,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了八十二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时期。
影片错落有致地叙述了长征的总过程,其中不断间夹着当年红军长征亲历者的独白。这些老兵,年龄不是三位数,也是接近三位数了。但在他们褶皱的面孔上共存的,是谈到“长征”这个话题时,眼中陡然射出的光芒。不知这些双已然老去的眼睛是否还能看清世界,但那一瞬间的光亮,我想足以将他们心中的峥嵘岁月点明。
“当年我才十四岁,红军不要我,我就跟着他们走。他们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疼啊,钻心的疼,十个脚趾都磨出血泡。”“比方说一个连守住一个山头,最后整个连没有一个人下来的,就用两边的土把他们埋了,没有名字,碑都没有。”……
在以往,我对红军长征的直观印象,仅限于教科书上寥寥几语的简单描绘。除了长征发生的准确时间,和他们走过的大致路线,甚至于一些很难引起我共鸣的“长征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很难再说出什么来。但当我听到这些亲历者直言不讳,把血淋淋的原况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的感受,只能用匮乏的“堵心”二字来形容。
我在屏幕里看到他们当年的艰苦跋涉,冬天穿着草鞋踩过冷僵的泥巴留下的印记,揪着马尾巴上山的拼死神情,顶着炮火前进的不屈信念。但我想,这应该仅仅是漫长两年的,经过无限缩小的,缩影。我们而今只是端坐在桌子前观看,我甚至不认为自己配得上与他们“感同身受”。只有敬畏,只有敬仰。
犹如那朴拙面孔的红军石像,我们只有把脖颈仰到最高,最高,才能用目光轻轻接触一下战士们的下颌。因为他们也抬着头,坚定地望着更远的地方。
从我在这部纪录片中捕捉到的那些战士们的坚韧品质,我想只是毛时代倡导艰苦朴素信念的一隅。在现今这个时代,由于前辈们一代一代的努力和积
纪录片《长征》观后感[小编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