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第 3 页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时下,“小组讨论〞已成为小学诸多学科教学中的热点,甚至出现了上课必有“小组讨论〞的现象,公开课教学更是甚之又甚。诚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充分表达素质教育的主体参与思想,表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一现象说明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已经融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并且正逐步转化为教者的实际行动,这本是件令人欣慰的好事。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对小组学习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所以教学实践中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开展,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
如何让小组讨论学习落到实处,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认识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小组讨论不应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不应成为公开课教师用来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要从“一切为了学生〞的高度上去提高认识。
“小组讨论〞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各方面因素,把假设干名学生组合在一起,为到达同一学习目标,通过相互合作,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组织形式。它把学生由传统班级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它既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和创造性思维,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它使学生由过去个体与个体的单独竞争式学习中走出来,有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观和群体创造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是素质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方法。
第 3 页
二、操作问题:
⑴防止“面面相觑,哑口无言〞或是“各自为战,信口开河〞
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上述两种现象。“小组讨论〞开始,几名同学却不知从何说起,由谁先说,于是你推我让,或是心不在焉,词不达意,有的甚至一言不发,结果白白浪费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是讨论一开始,便各自滔滔不绝,说个不停,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互不相干,或者两个人一起随便谈谈,说的内容与讨论问题并无关联。这两种外表形式的“小组讨论〞,实际上已蜕变成了学生放松精神和拉近友谊的大好时机。
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出现,建议教者要在小组讨论的操作上作如下调整,即:“分派角色,适时轮换,任务分割,结果整合〞,教者在小组的构成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安排一名组织者,由其给每名组员分配任务,并且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时机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述者等等。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指导他们如何在组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地进行奠定根底。
第 4 页
⑵提高所讨论问题“质量〞。
想使讨论富有成效,教者所提出的“讨论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另外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问题含量过小,一个人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就设有让大家共同讨论的必要。如果总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讨论中学生热情不高,势必影响讨论的效果。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在问题设计的“质〞上下功夫,最好提一些“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起到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能力开展的作用。
⑶减少讨

让“小组讨论”落到实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2yuwb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10-17